返回首页 /

李坚:遍栽桃“李”,“坚”守舞台

2022-03-22 13:55:24

李坚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紫金文化英才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记者 | 张甜甜
编辑 | 祁绩
设计 | 鲜曼青
排版 | 王婧
校对 | 熊向宁
 
“ 每一个作品都需要时间去沉淀,每一位舞蹈工作者都有责任去传播艺术之美,做有时代担当的艺术家。”——李坚
 
2021年10月11日,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评选现场,少儿舞蹈《嘎子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这里上演。
 
舞台聚光灯下,孩子们欢快地舞动;台下观众席的一角,一个身影也跟随音乐为孩子们做动作提示。
 
这位编导教师,正是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导、南京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李坚。
 
从舞台上的舞者,到台下的舞蹈教师、编导,她的人生与舞台密不可分。
 
但她从来没把自己当“角”。
 
她希望,能从自己的手中捧出“角”来。
 
在文华奖——这一江苏省省级专业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的比赛场上,李坚带着《嘎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与自己学生同台竞技,又一起站上了“优秀节目奖”的领奖台。
△《嘎子和他的小伙伴们》
 
数十年风雨积淀,“小红花”花开遍地,李坚手中桃李芬芳。
 
“没有什么荣誉,比这个更珍贵。”李坚满是自豪,“那一刻,我特别欣慰,可以把接力棒放心地传下去了。”
 
从“好演员”到“好教员”
 
1996年,李坚从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转业,成为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一名舞蹈教师。
 
上课时,李坚称自己为“碎嘴婆婆”。
 
“每个动作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你要像‘碎嘴婆婆’一样,不停地、反复地提醒。”李坚解释说,“以芭蕾舞的绷脚背为例,要让孩子们养成一种习惯,只要脚离开了地面,就能下意识地把脚背绷得直直的,这样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在表演中展现形象美、舞蹈美。”
 
枯燥的基本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拉伸、下腰、劈叉、压腿等动作常常让孩子们疼得流泪,而在学生们的记忆中,他们当年练功的时候,“李老师总是想方设法来‘打岔’”。
 
李坚会陪着大家聊天,“今天家里给你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周末爸爸妈妈带你去哪里玩”“你唱个歌给我听吧……”聊着聊着,孩子们的眼泪干了,难熬的练功时间似乎也变短了。
 
在一次少儿国际艺术节现场,当一位小演员头戴花翎,在舞台上原地不间断连翻11个原地前桥时,小红花艺术团《梨园俏妞妞》节目赢得了整场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现场观众被孩子们过硬的基本功震撼了。
 
李坚对此十分自豪:“掌声是对我最珍贵的褒奖。”
△舞蹈《梨园俏妞妞》
 
让南京“小红花”美丽绽放
 
老南京人都知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有“大中小”三宝,分别是长江大桥、中山陵和小红花,其中的“小红花”是组建于1957年的南京小红花艺术团。自建团以来,小红花就是新中国外交工作中的一面旗帜,一直肩负着为来南京访问的外国元首和代表团做专场演出的任务。
 
“我们的作品要不断创新,每次演出的时候,都要能有让观众惊喜的‘新面孔’,不仅要超越别人,更要超越自己。”
 
李坚在“小红花”工作了24年,在李坚眼里,南京这朵“小红花”是少儿艺术界的“迎春花”,要开得早,“敢为天下先”,还要开得好。她坚信,“小红花”既是南京的一个艺术文化品牌,也应该是引领少儿艺术潮流的品牌。
 
“而原创作品就是它的生命线,没有新的作品出来,很快就会被观众遗忘。”
 
为了保住这条“生命线”,李坚从未停下创作的脚步。在过去的数十年,几乎每年她都有新作品搬上舞台。
 
在众人眼中,李坚是位“最不像领导的领导”。一处理完行政事务,她总是“泡”在创作团队中间,给节目出点子、搞创作。谁想排新节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咱们去找李老师商量商量”。
 
为了保持敏感性,李坚坚持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把灵光一现的瞬间记录下来,作为日后创作的素材。
 
她到外地旅游,中间停车休息。夏日的午后,天空飘起了濛濛细雨,乡间的小路上,几个孩童跑了过来。他们一边举着一柄大大的荷叶遮雨,一边欢快地奔跑在田埂上,活像一幅动人的水彩画。
 
“太美了,这样的画面既有童真童趣,又体现了江南孩子们对雨的喜爱。”李坚兴奋不已,一边在素材本上奋笔疾书,一边畅想,“能不能创作成舞蹈搬上舞台?”
 
就这样,舞蹈《嬉雨》诞生了。
△舞蹈《嬉雨》
 
又是一次偶然间,她听到了一则关于“变味的压岁钱”的新闻,探讨的是青少年群体间流行压岁钱攀比的现象。
 
李坚对此深受触动,在查阅了新闻报道后,她把老师们召集起来,决心创作一台舞蹈节目,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在作品《压岁钱》中,一群城市孩子讨论起压岁钱的用途,在列举看电影、买新衣服、买玩具之后,有人想到,压岁钱可以用来买书,捐给山区的孩子们。几个小伙伴商量之后,把所有压岁钱集中起来,为“遥远的朋友”献上爱心。
△舞蹈《压岁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教育孩子,让他们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李坚说。
 
2014年,舞蹈《压岁钱》获得了江苏省“中国梦·我心中的梦”舞蹈大赛创作金奖,2015年又拿下了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金奖。
 
做有时代担当的艺术家
 
很多时候,李坚更像一个艺术的传播者,她努力将艺术真正带到民间,从阳春白雪走进街巷和饭桌。
 
2015年南京市文联推出了“一起来跳舞”原创舞蹈作品惠民活动,时任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的李坚负责鼓楼区少儿组和中老年组选送节目的编排工作。
 
两个担子一肩挑,李坚笑称自己“忙得像个陀螺”。
 
“周末给孩子们排练,工作日的晚上还要给老人们排练。”
 
因为关注到城市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多的现象,她特意设计了一个故事。
 
在舞蹈《一起跳吧》中,一位原本只愿宅在家里的老人在其他人的鼓励、感染下,扔掉了拐棍,走出家门、走到大家中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一起跳起舞来。
 
在“一起来跳舞”原创舞蹈惠民成果展示大型晚会、“金陵五月风”第八届南京文学艺术节闭幕式上,李坚作为舞蹈《一起跳吧》《压岁钱》的编导,获得了“金牌导师”称号。
 
时任江苏省舞蹈家协会秘书长、一级艺术监督的胡春田对这一节目印象深刻,“台上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舞蹈专业训练的中老年演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经历都不相同,但是,他们用心去追求美、寻找美、感受美、表现美,让观众感受到美的艺术形象,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演出结束,老年观众们围住了李坚,“这个节目真好,让我们看到退休以后,我们也能过得很精彩。”
 
“我感觉胸中好像有一股热情之火在燃烧。”李坚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缘,让我们能够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从群众的土壤里汲取养料,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然后通过群众自己的肢体表现出来,这种作品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如今,李坚又走上了新的“舞台”。
 
2020年,李坚调任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
 
“新官”上任,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一些珍贵文化遗产进行“抢救”。
 
作为南京土生土长的民间曲艺,南京评话产生于明末清初,但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精通此艺术的艺人仅剩孔幼平一人。
 
为了让这门艺术不断代,持续传承下去,研究院对孔幼平生前的部分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根据录音整理了六十一回约50万字的文学脚本,为专业艺术人员查阅资料提供了依据。
△李坚
 
不久前,研究院在南京市文联小剧场为青年编剧初夏举办了一场原创话剧《影剧院之夜》读剧会。那天,李坚又站上了舞台,“我希望把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融入到原创剧本中,为城市保留完好的老影剧院注入新的内容。”在她心里,这里将会是“南京原创”的摇篮,更多的作品将从这里走上大舞台。
 
“每一个作品都需要时间去沉淀,每一位舞蹈工作者都有责任去传播艺术之美,做有时代担当的艺术家。”李坚语气坚定,“舞者、师者,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热爱和责任,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它的价值,品出幸福和快乐。”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