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关吉柱:让艺术浸润童心

2022-06-17 15:09:51

关吉柱
 
江苏紫金文化优青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孩子是萌芽,是朝阳,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希望自己能当好‘播种者‘、’植树人’,让艺术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南京正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人”)创始人、董事长关吉柱的手机屏保是一张小叶紫檀树的横切面图,上面能清晰地看到细细密密的年轮。
 
“从中心沿着直径观察,大概1毫米的距离里可以看到3到5条年轮,1厘米需要生长30到50年,1寸需要生长100到160年。人们常说的‘百年寸檀’,就是这个道理。”
 
在关吉柱看来,教育是一项百年树人的事业。
 
他立志“正人”要从“播种”开始,在艺术的土壤里播撒下种子,让孩子们在美学的浸润下茁壮成长。
 
△关吉柱
 
上一堂不一样的美育课
 
关吉柱创办正人的初衷源自一次考察。
 
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关吉柱应邀到国外参加一场为期两个月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那段时间,他与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对话,走访了众多学校的艺术课堂,也因此发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以美术为例,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挂一张图做示范,谁画得像谁得分就高,但这种教育形式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我们是否可以拿掉这些条条框框,鼓励学生通过画作表达想法,培养真正的艺术人才。”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二年,他辞去了待遇优渥的高校教研主任的工作,正式创业。
 
招募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创立 6-15 岁青少儿新概念美学教育和书法教学体系,出版《少儿美术-风向标》《少儿书法-风向标》系列教材,研发《江苏省艺术素质教培行业SAAS运营管理系统标准》⋯⋯正人成为关吉柱实践自己教学理念的起点。
 
“同学们,大家摸一下手里的岩石,有什么感觉?”
 
在正人,一堂关于岩画的课,是从观察、感受开始的。
 
“冷冰冰”“坚硬”“粗糙”⋯⋯
 
讲台下,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
 
“实际上,它并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咱们的祖先曾经在岩石上画画,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写日记’,记录历史⋯⋯”
 
在充分熟悉之后,学生才被要求进行创作。
 
在正人的课堂上,创作技法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关吉柱看来,过早学习技法,可能会让学生变成一个只会“照葫芦画瓢”的人,“我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表达自己,因为艺术从没有标准答案。”
 
 
△学生的岩画作品
 
关吉柱常常会和别人分享一个关于“蓝色交通灯”的故事。
 
那是一次美术课后作业,学生被要求以交通为主题画一幅画。
 
有的学生画了高速公路,有的学生画了天桥,有的学生画了高铁。其中有一个孩子很特别,他画了一个“红绿灯”,旁边又加了一盏蓝色的灯。
 
孩子对此的解释是:“爸爸开车送我上学经常堵车,越挤越堵,越堵越挤,所以我想交通灯上应该有一盏蓝灯,如果前面堵车灯就会亮起,这样开车的人就可以提前绕过去了。”
 
“我们艺术教育就应该通过艺术让孩子去学会表达美、发现美、创造美。”关吉柱说。
 
正人的美术教室被搬到莫愁湖、紫金山、古林公园,少年们在蜿蜒的小道、遍洒阳光的湖水、高山密林的陪伴下,尽情汲取着美的养分。
 
这种教育对人的成长有多重要?林语堂曾给过答案—— “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
 
用艺术教育启迪多彩人生
 
拿到孩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王萍萍(化名)至今印象深刻:“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
 
几年前,在南京读高中的儿子一度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因此一落千丈。她和丈夫尝试了各种方法,始终无法让孩子“浪子回头”。无奈之下,她把儿子送到了正人学画画,“死马当活马医”。
 
孩子自此开始一点点改变。
 
在美术课上,老师告诉这个热爱游戏的男生,高考时他可以选择报考电竞专业,通过学习美术,将来成为一名游戏原画师,参与到众多游戏项目的开发制作中,自己创作游戏角色,设计游戏场景。
 
在潜移默化中,男孩儿逐渐发现了艺术的魅力。他发现,在他的笔下,也能创作出像游戏中一样细腻美丽的画面,他立志要以此为业,最终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正人的美术课堂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流行着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常有家长问,学艺术到底有啥用?”关吉柱说,“孩子们一旦接触了,可能就会帮助他们的人生打开一扇新的窗。”
 
“我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在土地上种庄稼,种了一辈子;我也是‘农民’,在美育的‘土地’上,‘种’人才,我也要‘种’一辈子。”关吉柱说。
 
如今,国家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重视度不断提升,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社会对艺术教育、美学教育越来越重视,这让关吉柱的信心与日俱增,也让他坚守美育的恒心与日俱增。
 
做好艺术的“播种者”

关吉柱常说,是艺术改变了他的人生。
 
1979年,关吉柱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一个小乡村。自小他就表现出对书法、绘画的浓厚兴趣,常常独自趴在家里的桌上苦练。有时困得攥着笔就睡着了,一头栽进砚台里,沾了满头满脸的墨。
 
但对这个农村娃来说,接受专业的辅导是一种奢望。即使到了高中,学校能提供的条件依然有限,用于艺考美术素描必备的石膏像都需要学生自备。备考期间,他常常抱着两尊石膏像挤长途大巴,往返于南京的画室和淮安的学校之间。
 
如今,关吉柱希望能用艺术改变更多孩子的人生。
 
他推出了“艺大家”App。“我们的理念是‘From here to everywhere,从这里走向世界’。”关吉柱说,“我希望通过这个App,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接触艺术的机会。”
 
今年年初,他又开通了“关吉柱话教育”的视频号。通过网络,关吉柱和同事为孩子们介绍徐悲鸿、齐白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
 
他热情地在社交平台上与学生、家长互动,对“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学艺术”“孩子学习不认真怎么办”等各种美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关吉柱把自己的工作室搬进了山里,周围听得到蝉鸣鸟啼。
 
夜幕降临时,助理、家人都不会打扰他。工作室特别安静,时间仿佛回到了他少年时期接触书画艺术时的样子——写书法、画油画,一幅一幅的,沉浸在创作之中。
 
△关吉柱油画作品《古城金陵之山中芭蕉》
 
“孩子是萌芽,是朝阳,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关吉柱拧开了桌上的台灯,望向山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希望自己能当好‘播种者‘、’植树人’,让艺术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丨张甜甜、姚远顾近(实习生)
编辑排版丨祁   绩 
摄像剪辑丨周   韬
美编丨鲜曼青 
校对丨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