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18:49:33
顺利捱过疫情带来的行业凛冬,
眼下,南京的实体书店已经恢复营业,
呈现出一派复苏的景象。
南京市发放的700万元图书消费券
起到了一定的刺激消费作用。
这波疫情带给书店行业的思考和变革
已经“在路上”。
进入4月,实体书店销售逐渐回暖,
人流逐渐恢复,
“直播带货”“私域流量”
等新技能也保留了下来。
疫情以来,“宅”字形容了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不少实体商铺经营困难,对于近几年一直受电商影响的实体书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冲击之下,一些书店面临倒闭,一些仍在默默坚守。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书店人意识到,要“求变”。
“书店私域流量”成为近期业内的热议焦点。
3月9日,单向街书店、南京先锋书店、杭州晓风书屋等几家书店,与直播带货网红发起“保卫独立书店”直播计划。在那场短短不到10分钟的直播中,先锋书店卖出了800份左右盲盒书籍,销售额近10万。事实上,“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很多书店的选择。
在电商直播区,可以看到众多书店各类主题的书籍推介。如关于敦煌科普绘本的“带孩子足不出户游敦煌”、迪士尼系列童话的“童趣经典 带娃不愁”、科幻主题的“未来世界的人类危机”、聚焦理财的“做疫情期间的守财奴”等。以上海钟书阁为例,据介绍,截至3月底,其各门店做了20多场直播,超过5万人观看。
南京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公布,
又一家全新的先锋书店即将开业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目前,先锋书店已有13家门店。先锋书店主要分为城市店、历史文化街区店和乡村书局这三个拓展方向,每一家分店都风格各异,主题鲜明,每一家店的改造都根据原本建筑的特点进行装修设计,店名也因地制宜。
乡村书局是先锋的书店梦,正在一个一个地呈现在大地上。
先锋已在徽州的老祠堂破天荒开办了碧山书局,在桐庐的畲族民居中打造了特色的云夕图书馆,去年又在松阳的崖上之巅推出陈家铺平民书局,成为人们争先朝圣的地标,世界各地的探访者至今都络绎不绝。第四家乡村书局福建屏南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在去年9月与大家见面。
到云南大理的民族村打造沙溪白族书局,先锋不断继续前行的步伐,创办乡村书局,先锋书店一直在探索走得最远的书店。
尽管实体书店复工后的客流量不比往昔,
但那些徘徊翻阅、低头读书的身影,
还是让人对书店的复苏充满信心。
在很多城市中,
书店虽陆续开门复业,
却门可罗雀。
相比之下,南京的书店幸运得多。
在1月8日,南京就印发了《南京市推进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根据实体书店兼具产业经营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双重属性,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鼓励主业突出、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3月中旬,南京积极支持和帮助全市实体书店行业缓解疫情影响,克服经营困难。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明确专人专办;南京出版物发行协会、南京文化产业协会、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南京创意中心等行业平台组织对实体书店企业“专人代办”,编制《南京实体书店稳企措施办理指南》,让企业一目了然,知道如何办理,找谁办理。“采用‘专办、代办、督办’的方式,以确保措施落地见效。现企业有任何需求,均可联络相关行业平台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700万图书消费券的发放,加上各家书店积极创新推出惠民活动,图书券受欢迎程度仅次于餐饮消费券,助推南京书业复苏。
此次南京市面向市民摇号派发电子消费券,总额5000万元之中图书消费券共计700万元,电子消费券第三轮摇号结束,适用书店的数量已达198家,覆盖全市范围。
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南京书店由停摆走上正轨,客流量逐步增长,如今很多书店已恢复至此前的60%,也吸引更多新读者走进书店。
事实上,在一个信息满天飞的众媒时代里,人们逛书店的需求很可能不降反升。在书店体验式消费的过程,相当于在工作、娱乐之外为自己划出了独立的精神空间,在这个相对沉浸的时段里,可以专注于阅读、思考,这和你在社交媒体上浏览碎片化信息,或一边线上聊天一边读电子书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逛书店是现代人的柔性需求,随着疫情过去,这种需求也会慢慢释放出来。
从线下售书,到打造线下体验感,再到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实体书店一路的成长蜕变犹如升级打怪。转型的密码在于:书店可以提供怎样的知识服务、精神文化体验,和持续、稳定和高质量的陪伴,使它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回过头来看,这波疫情很可能就是行业蝶变的契机。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