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产业资讯

一季度图书销量全国前十,南京人爱看书“实锤”

2020-04-22 20:28:54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前,

书香愈发浓郁。



如今一些外卖平台开始卖起“精神食粮”,

用户可像点外卖一样下单购买书籍或文创产品,

由外卖小哥配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实体书店客流锐减,

类似的线上创新更趋活跃。



入驻外卖平台卖书,还是借助网络直播“带货”,种种探索与努力,为实体书店创造了更多发展可能性。尽管实际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相关探索给人以启示:用好线上平台和资源,发挥好“引流”作用,可以有效延伸实体书店的空间触角,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店、亲近书籍。



亚马逊中国

连续第七年发布“全民阅读报告”,

解读一年来中国读者的阅读特征与趋势,

疫情期间的阅读状况备受关注。



今年1—3月,南京图书销量进入全国前十。


本次调查,有超过七成读者反馈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阅读量相较平日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一大批与疫情和传染病相关的作品受到关注,如《血疫:埃博拉的故事》《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经典书目。洞察到这一期间用户对数字阅读体验的需求变化,Kindle联合中信出版集团、读客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全国逾40家优秀出版机构共同推出“电子书先行”计划,让广大读者在居家防疫期间也能畅享阅读,足不出户即可抢先读到新书佳作。

从第一季度阅读数据来看,来自重庆出版集团的《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博集天卷的《战争论》等作品都是“电子书先行”计划中人气较高的书目。


南京人青睐实体书,报告显示,2020年1—3月,南京实体图书销量成交额同比保持增长,并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同位列全国前十,



南京人爱看书,并不意外。


报告显示的地区分析:

南京与天津读者除了经典名著之外,

党政读物购买偏多。


除了南京各大书店在此期间积极求变突破,

图书消费券的发放也不容忽视,

带动了图书销售。



江苏继2019年6月首次发布“江苏全民阅读指数”后,

第二次发布全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江苏“读书人口”越来越多,

居民综合阅读率上升为90.16%,

人均读书超过13本。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居民人均读书13.06本,比上年增加0.09本。虽然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15本,低于电子图书的7.91本,但是纸质图书阅读率为68.56%,较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纸质图书阅读。




实体书店的经营创新、转型发展,

并非新话题。

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与网上书店的兴起,

实体书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独特的地理方位和空间存在,为书店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可能。在电子阅读、网上书店的包围之中,如何挖掘“近”的潜力、深耕社区资源,可谓实体书店突围的关键。


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功课:一定距离内的潜在读者,他们有怎样的知识背景,怎样的阅读需求;怎样选书、布置店面、提供附加服务,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些“近处”的读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区书店、校园书店相继涌现。这些书店之所以赢得了稳定的读者,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们重视并善于为附近读者服务,互动良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拓展实体书店的发展空间,并不意味着无视距离、试图把远处的消费者尽可能拉到店里,而是要以更绵密的触角,去深度感知一定距离内的潜在读者,进而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满足甚至引导他们阅读。



与外卖订餐相似,

实体书店也受制于“距离”的运作逻辑。

与所能触及的读者距离近些、再近些,

与读者的精神联系紧些、再紧些,

才能积累自身的竞争优势。



为此,那些有助于打开空间触角、与潜在读者交互的方式,都不妨尝试。外卖、直播、读书会、文创空间……这些,已经不再仅仅是增加经济收益的途径,而是一家实体书店得以立足扎根、形成差异化风格的社会资源。打开空间触角,挖掘“近处”的潜力,修炼内功、因地制宜,才有助于形成独特风格,真正赢得读者。


实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场景。


与电子阅读相比,去书店挑选、购买、阅读纸质书,是一种传统而有仪式感的体验。与网上书店相比,进入一个可以驻足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人与书相依、人与人相处,也是难以替代的。



因此,尽管科技快速进步、社会不断变迁,纸质书印刷并未如一些人当年想象的那样被取代,扶持实体书店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文化坐标,实体书店不仅是销售场所,更呼应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实体书店,如星辰散落在城市空间,共同承托着一个文明的书香社会。


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实体书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在竞争中存续发展,这也体现着一个地方文化建设的诚意和内功。


资料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