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翟天麟:以手为刀,让撕纸技艺走向世界

2022-03-09 15:28:50

翟天麟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
 
记者 | 芮天舒
编辑 | 祁绩
设计 | 毕婷
排版 | 王婧
校对 | 熊向宁
 
“在撕纸技艺的传承与传播、创造与创新的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中国的传统技艺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我创业的梦想,更是我奋斗的目标。”——翟天麟
 
“七一”前夕,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的图书馆里,一条长达百米的红色主题撕纸长卷吸引了党校师生驻足停留。
 
从南湖红船的波涛到南昌城头的枪响,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长卷上一幅幅栩栩如生、鲜活灵动的非遗撕纸作品,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辉煌历程。
 
不少师生看了后纷纷询问,这是哪位“大师”的杰作?
 
出乎意料的是,这幅作品的作者竟是位“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翟家大院撕纸”代表传承人翟天麟。
 
“撕纸对于我来说,已经如呼吸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翟天麟说,“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撕纸技艺传承下去,让这项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见,为更多人所熟知。”
△翟天麟
 
一肩挑起家族技艺传承大梁
 
在徐州市云龙区状元街上,历史悠久的翟家大院坐落于此。
 
有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在这里居住,撕纸艺人翟允之借机在皇帝面前露了一手。他不画草稿,也不需要其他工具,仅凭一双巧手,一气呵成,撕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福禄寿”。
 
乾隆皇帝连连称奇,自此“翟家大院撕纸”名扬天下。
△翟家大院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
 
1994年,翟天麟在翟家大院出生。被家中浓郁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她四岁就跟着长辈学习撕纸技艺。
 
经过观察,翟天麟发现,长辈们撕纸时,一般左手负责控制纸旋转的角度,右手负责固定纸张,能撕出什么图案,秘诀在于双手大拇指和食指的配合。
 
通过四根手指的一起施力,让手上的指甲形成一个类似“剪刀”的结构,最终让纸张能乖乖地接受“摆布”,一幅豪放大气,透着原始自然美的“翟家大院撕纸”就此诞生。
△翟天麟撕纸作品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撕纸看着简单,背后的艰辛难以想象。
 
在熟悉纸的纹理和常用的撕纸技巧后,翟天麟每天会坚持十几个小时的撕纸训练。
 
“撕纸讲究指感,练习时不能涂抹护手霜,我的手指常年肿痛、布满裂痕,疼到不敢沾水。”
 
几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她对撕纸技艺的掌握愈发娴熟,逐渐开始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创作中。
 
有一次,她撕出了一幅“桃花与鱼”,这让她的祖父与父亲非常惊讶,因为鱼的神态和桃花的形态别具一格,撕法也与父亲教导的传统撕法不一样。
 
翟天麟说,那是因为她习惯于多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细节反映在作品中,这样在写实之外,更多了几分灵动。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18岁那年,翟天麟通过了家族考核,被认定为家族第十八代传承人,成为了家族中唯一的女传承人,目前也是全国最年轻的撕纸非遗传承人。
 
一手搭起红色文化与传统技艺之桥
 
上大学时,翟天麟迎来她撕纸创作的新篇章。
 
2015年,苏州科技大学决定为她举办一场个人撕纸作品展。
 
“这是苏州科技大学首次为在校学生举办展览。” 翟天麟回忆,展览展出了她创作的200余幅撕纸作品,题材多以民俗生活、人物头像等为主,也有动漫人物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展览让21岁的翟天麟瞬间就成了学校里的名人,但她在鲜花和掌声之后,却在思索,如何让“老技艺”在时代背景下焕发“新魅力”。
 
“从近代到现在,翟家大院撕纸传承了六代人,创新突破一直在路上。
 
第一代将民俗作品多样化,第二代将撕纸技法升级,第三代中西合璧,第四代突破材料限制,第五代将作品从小幅形式做成大尺寸,我又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为求突破,她考取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多次出境访问学习,以积淀更多的艺术素养。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她找到了选项——在传统撕纸作品中,添加一抹鲜亮的“红”。
△翟天麟撕纸作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撕纸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定能散发出不同的魅力。” 翟天麟说。
 
三年多的时间里,翟天麟到全国60多个红色基地采风。她一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一边将敬仰之情融入到撕纸创作中。
 
在贵州遵义,她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倾听伟大转折故事;在江西井冈山,她站在八角楼的天窗下,畅想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在陕西延安,她在延河水畔重温《为人民服务》演讲,将革命圣地“定格”在手上的红纸中……
 
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翟天麟先后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撕纸艺术作品全国巡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撕纸艺术作品江苏巡展”等展览。
△翟天麟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举办的非遗撕纸艺术红色作品展
 
她说,与摄像作品呈现的彩色图片不同,撕纸作品仅由红色与留白构成,这样强烈的对比能让历史瞬间充满力量,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一心付出探索非遗活化之路
 
这些年,翟天麟获得的荣誉不少,包括全国高校首届“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紫金文化优青、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等。
 
在她看来,荣誉再多,初心只有一个——以手为刀,让撕纸技艺走向世界。
 
如何让撕纸技艺“出圈”?翟天麟说,自己与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布艺香包传承人王振霞的一次对话给了她很大启发。
 
在交谈中王振霞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被高科技取代,能够熟练掌握传统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哪怕有年轻人过来拜师学艺,学了几天就因没了兴趣而放弃。
 
这让翟天麟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技艺传承,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传播出去。
 
2016年底,为了提升撕纸的知名度,翟天麟在南京注册了公司,注册了商标版权,并尝试开设网络课程。
 
没想到,她直播一个多小时,同步观看人数竟超过一万,累计观看量近三万。
 
大众对撕纸艺术的喜爱,让翟天麟创业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她开始尝试跨界,从民俗生活到人物头像,从装饰画到动漫画,不断探索着创作方向。
 
翟天麟曾花了一个半月,完成了60幅《英雄联盟》人物撕纸作品,深受青年喜爱。同时,她还突破撕纸的应用场景,尝试文创IP产品定制,并联合开展各类撕纸课程,推广儿童撕纸教育。
 
如今,担任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的翟天麟,又将撕纸纳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面向学生普及推广撕纸文化艺术,建设高校撕纸社团,形成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创新、生产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青年人就应该时刻在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段时间,翟天麟组织了100名学生创作100幅撕纸作品,庆祝建党百年。
 
以此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当代青年对党的深厚感情。
△翟天麟在给孩子们上课
 
同时,她还奔波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通过向高校学子展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创作的部分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让学子们不忘来路艰辛,赓续奋斗精神,继续砥砺前行。
 
眼下,翟天麟又开启了新的征程,她在思索着如何用何种方式让撕纸技艺“走出去”。
 
“在撕纸技艺的传承与传播、创造与创新的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中国的传统技艺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我创业的梦想,更是我奋斗的目标。”她说。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