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郑琼洁:做南京民营企业的“娘家人”

2022-03-15 15:02:46

郑琼洁
江苏紫金文化优青
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
 
记者 | 张甜甜
编辑 | 祁绩
设计 | 鲜曼青
排版 | 王婧
校对 | 熊向宁
 
“只有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才能抓到‘活鱼’,研究有了生命力,论文才不会浮在纸面上。”——郑琼洁
 
“郑博士,我们公司连一个月也撑不下去了!”
 
2020年3月的一个晚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打断了郑琼洁敲击键盘的声音。
 
电话那头,一个男声焦急地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这家从事户外广告投放的南京企业订单大量流失,资金链几近断裂,公司运营举步维艰。3小时的电话沟通中,对方数次沉默,电话这头郑琼洁听得眉头紧锁。
 
第二天一大早,郑琼洁就带上团队对企业困难和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帮助他们对接政策扶持部门,给企业转型发展支招。
 
如今,公司逐渐走上正轨。
 
再次见面时,对方紧紧握住郑琼洁的手,激动地说:“你可真是我们企业的‘娘家人’啊!”
 
郑琼洁现任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高成长企业研究博士工作站”主任,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创新力与高成长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理事,兼任河海大学硕士生导师等职务,但“娘家人”这个简单朴素的称呼却最让郑琼洁动容。
 
而这个称呼也是她坚持不懈深入企业调研,开展科研工作的结果。
 
温州姑娘,投身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1986年,郑琼洁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商人家庭。自小她就在温州人“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还要看黑板”的“三板文化”熏陶下长大,让她从小就对“做生意”充满好奇。
 
2010年,郑琼洁从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期间,她又考取河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一直扎根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创业创新研究。
 
“我国经济能够创造持续快速增长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就要搞清楚企业和企业家需求是什么、难在哪里。”
 
2018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及第一批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首次发布。兴奋不已的郑琼洁决定将高成长企业作为自己和团队研究的主攻方向,从“小切口”做“大文章”。
 
“如何吸引、培育、壮大高成长企业,为南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助力,这个很有研究价值。”郑琼洁说。
 
“拼命三娘”,让企业心里有了底
 
相信调研出真知的郑琼洁从不人云亦云。
 
“做我们这行,不出汗就出不了活,要出汗,就不能只想着盯文献资料。”她说的“出汗”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能吃苦,多调研;二是解决现实问题,不“炒冷饭”。
 
早在上大学期间,她就跟随老师做企业调研。到南京后,她与志同道合的博士学者们组成了博士调研团。近几年,他们的脚步走过实验室、创新基地、工厂车间,做过市场调研、电话访谈、问卷调查,持续跟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郑琼洁参加企业调研
 
郑琼洁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所有受访企业的联系方式。她定期回访,与企业家们联系,了解企业现状;制定调研时间表,记录每天拜访几家企业,要问哪些问题。
 
仅2020年,这个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就带领团队深度走访了南京市168家高成长企业,访谈238位企业家,问卷发放累计回收上万份。期间,陆续完成了《推动江苏省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南京市独角兽企业生态系统建设研究》《关于高成长企业高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等资政文章30余篇。
△郑琼洁参与企业家座谈
 
2019年,郑琼洁和团队在走访时遇到了一家陷于困境中的企业。该企业研发的是可应用于河道治理的环保新型材料,以物理方法替代化学试剂解决水中结垢问题,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年限,节省维护成本,市场本应前景广阔。
 
但负责人却面露愁容:“一些技术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状况,外地红红火火,可就是打不开本地市场销路。”
 
了解情况后,郑琼洁和团队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南京一家准备开拓污水净化市场的企业,给供需双方搭建平台。
 
一番考察磋商后,合作项目进入试运行。
 
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郑博士全心全意为我们解忧排难,我见到她心里就有了底。”
 
还有一次,郑琼洁在得知一家研发用于超市的智能购物车的企业“卡”在了市场推广后,她即刻带着学生去卖场做了现场体验和专业评估,如实、审慎地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内参,呈交给相关部门。
 
调研报告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领导专门到企业所在的生产基地实地调研,针对企业的困难“对症下药”“上门辅导”,帮助企业敲开了市场大门。
 
企业家们信服“郑博士”,因为她帮企业的“招数”灵,也因为她总想着帮企业发声,找出路。
 
深入一线,提升资政建言含金量
 
真实有效的数据为研究成果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了保障,也给政府提供了更具“含金量”的决策参考。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宅”一度成为多数人的常态。
 
可郑琼洁却比以往更忙了,电话和信息几乎一整天都不断。
 
“工厂生产遇到困难,能不能帮忙向政府反映一下?”
 
“公司开不了张,房租还得交,有没有适用的扶持政策?”
 
……
 
郑琼洁深知,政府也在关注疫情下企业的生存发展情况,迫切需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支持。
△郑琼洁接受采访
 
“我们虽然是研究机构,但可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让政府决策更有针对性。”
 
郑琼洁研究团队连夜基于大数据对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14个省会城市的“疫况”进行分析和预判,并梳理总结各地的“战疫”政策。同时,在无法现场调研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发放了调查问卷,并从中选取36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累计3个小时的电话专访和50页纸的反馈记录。
 
团队最终形成《独角兽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真的可以独善其身吗?》《后疫情时期加快推动江苏省新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等一系列调研报告,部分成果在内参发表,在快速恢复经济与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此外,郑琼洁还带领团队与江苏省工信厅、南京市工信局等部门合作,研究“人工智能”产业。
 
团队深入调研江苏省、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情况并形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影响及应对》《人工智能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影响研究》等多篇调研报告。
 
搭建平台,集聚青年才智攀高峰
 
去年7月,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的资助下,“高成长企业研究博士工作站”成立,并被列入“南京市青年文化英才培养项目”,郑琼洁成了工作站的负责人。如今,工作站已经汇聚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等30多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博士、博士后以不同形式参与工作站的建设与工作。同时,工作站为河海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国范德堡大学等10余位本科和研究生提供了实习机会。
△“高成长企业研究博士工作站”挂牌
 
“前年的时候,只有两个研究生报名,但去年增加到了十几个人。” 郑琼洁说。
 
“郑老师看重调研,看重实际,是个‘落地学者’,她跑了这么久的企业,不但腿脚勤,还‘火眼金睛’,企业的事儿她都门清,我们的调研也丝毫不敢马虎。”一位工作站成员说。
 
调查是研究的必修课,郑琼洁身体力行带领学生们上好这门课。
 
她告诉学生,只有深入实地,才能抓到“活鱼”,不让论文浮在纸面上。
 
如今,她和团队已经向新的“高峰”进发,进一步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江苏和长三角。
 
2020年12月,工作站完成的《高成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南京为例》(2020年度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21年1月,该书在南京市“2021城市创新力论坛”发布,受到多家媒体报道和“学习强国”转载,获得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郑琼洁参与撰写的《高成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南京为例》
 
“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企业发展得好,看到学生成才。”郑琼洁感慨地说。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