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李冬昱:文化服务“上心” 美好生活“上新”

2022-03-17 15:44:19

李冬昱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记者 | 芮天舒
编辑 | 祁绩
设计 | 鲜曼青
排版 | 王婧
校对 | 熊向宁
 
“我们通过大型活动的策划,让人们看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进步之美,通过发掘培育本土音乐人,让人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艺术之美,通过优秀文化题材的投资、拍摄与制作,让人们感受到影视带来的光影之美。”——李冬昱
 
在南京大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华文化)的宣传墙上,贴满了公司承办的大型活动的照片。
 
作为公司总经理,李冬昱对照片上这些公司策划执行的项目如数家珍。
 
“这是秦淮文化科技嘉年华现场的无人机表演,数百架无人机在白鹭洲公园的夜空中组成了‘创新南京 我爱南京’的字样,以及莫愁女、奔跑者等人物形象,令人震撼。”
 
“这张是今年5月举办的2021届南京大学生毕业典礼。活动现场,大学生们通过歌曲、舞蹈、朗诵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表达了对南京的深厚感情,展现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李冬昱说,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简称市文投)内部创业以来,大华文化见证了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更见证了城市IP的茁壮成长。
 
“南京创新周、文化科技嘉年华、青奥艺术灯会、大学生毕业典礼……这些城市IP都是外界了解南京的窗口。我们要将创意策划力和执行力融入文化服务中,助力城市IP激发南京的创新活力,让世界更了解南京。”李冬昱说。
△李冬昱
 
专业力量挖掘音乐新生代
 
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李冬昱在江苏广电集团做过《非常大明星》歌友会的编导、电影的投资与制片工作、《东方文化周刊》电影专栏编辑。
 
2013年,李冬昱告别电视编导的工作,加入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
 
起初,李冬昱在规划发展部担任投资主管,入职一年后,恰逢市文投鼓励员工在“体制内创业”, 即集团投入适当资源孵化培育轻资产公司,激励员工大胆尝试,并给予试错的机会。
 
李冬昱心有所动,向集团递交了商业计划书,打算创立一家偏重内容的文娱企业。2014年,随着南京大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成立,李冬昱的创业之旅也随之开启。
 
“公司初创时办公地点虽然设在集团大楼的一个小角落里,但大家创业热情高涨,都渴望着能有所作为,做出有影响力的文化大事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决定从团队都相对熟悉的音乐领域切入,最终在南京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于2015年打造了第一届南京森林音乐节。”
 
从2015年至今,南京森林音乐节成为了南京乃至江苏地区的现象级文化事件,南京观众、外地观众,甚至海外观众都会前来赴约,上座率及营收体量也屡屡刷新历史纪录。
△音乐节现场,乐迷为喜欢的乐队喝彩
 
看到报表上一个又一个亮眼数字,李冬昱有了更多想法。
 
“南京是一座高校云集的城市,拥有着数量可观的大学生乐队和音乐人。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们中的不少人因为缺乏相应资源,毕业后养活团队、做出名气都存在一定困难。”
 
这一痛点如何解决?李冬昱给出的答案是用专业力量指导这些“好苗子”进行创作,帮助他们制作音乐产品,并用数字化运营和版权管理帮助他们变现。简而言之,就是大华文化做好运营经纪工作,让音乐人专心创作,为城市献歌。
△2018重庆国际创意周上,李冬昱(中)分享运营心得
 
黄誉博就是今年大华文化主推的“好苗子”。
 
“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张丹丹教授跟我推荐了黄誉博。我们团队跟他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嗓音很有特色,‘高音准、中音甜、低音劲’,专业功底也比较好。”李冬昱说,公司决定正式与黄誉博签约,为他录制了新歌《光碟》《别装》《谁不喜欢音乐节呢》,并聘任了著名音乐制作人时剑波为他的音乐总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冬昱带领团队在力推南京大学生音乐人的同时,也在努力盘活南京本土的音乐资源。
 
“这回黄誉博新歌就是在南京的录音棚里,由本土的音乐制作人制作的。”李冬昱说,南京目前还没有叫得出名的唱片公司,她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继续聚拢优质资源,在唱片领域开辟一块新的天地。
 
好的执行在于和自己较劲
 
音乐领域的布局和探索锻炼了团队的综合能力,也让李冬昱有了参与策划执行城市重大项目的底气。
 
“我常常跟团队说,项目要成功,关键要找到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以今年南京创新周为例,它的主题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团队对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认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升。”李冬昱说。
 
组织安排员工学习聚焦“创新名城”建设的市委“一号文”、带队走访紫金山实验室了解南京科技发展新成果、与知名专家学者讨论如何将最新科技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李冬昱和团队一道,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在磨合中不断提高。
 
好的执行在于和自己较劲。从创意策划开始到活动正式呈现,李冬昱和团队对方案进行了至少20稿的修订。每一个环节所要传递的信息,每一个视频所要承载的意义,每一位嘉宾所要表达的思想,李冬昱都事无巨细,逐一过问。
 
最终,今年的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暨开幕式将一场融合了科技与创意的盛会呈现在了嘉宾、创新者和海内外客商面前。
△南京创新周开幕式现场
 
今年李冬昱还和团队参与策划了由南京市委创新办、市人社局主办的“创新,有宁更精彩——让青春在这里盛放”2021届南京大学生毕业典礼。
 
“对于毕业生来说,离校前的这段时间必然充满了各种不舍。我们策划的出发点是要让他们在南京最后的大学时光过得更有意义,用充满温度和有仪式感的活动,筑起城市和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李冬昱说。
△2021届南京大学生毕业典礼
 
最终,这场团队策划的毕业典礼在高校毕业生们齐唱《毕业歌2021》中拉开序幕,以“选择宁”“留驻宁”“成就宁”“爱在宁”四个部分为主线,以南京青年代言人、时间胶囊中心、毕业季主题歌曲、毕业照小程序等环节,给所有学子送去了一段人生的独家记忆,表达了期盼更多优秀毕业生选择南京、留驻南京,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的愿景。
 
如果说南京创新周、南京大学生毕业典礼考验的是团队对创新名城的理解,那么在南京建邺区举办的青奥艺术灯会则是考验着团队对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意表达。
 
李冬昱说,南京建邺区希望将青奥艺术灯会打造成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标识,把南京的美丽呈现给时代、展现给世界,通过“灯、展、演”彰显“自然山水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貌”的气派,凸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魅力与风采。
△南京青奥术灯会
 
在灯会策划上,团队打造了炫酷的无人机表演,设置了“跟拍”“复兴号列车”“激流奋进”“寄情千纸鹤”“穿越”“奔跑”“怒放”“城市之窗”等各具特色的艺术装置,并通过青奥夜跑、电音行鼓、时间塔、诸天故障等项目吸引市民参与互动体验。
△青奥灯会上的“复兴号列车”艺术装置
 
团队策划的艺术展览,来自北京的艺术家丁东创作的光影作品《All Endless Ends》,综合了设计、艺术、多媒体技术和音乐,打造出一个让人深思的沉浸式艺术空间。
△《All Endless Ends》装置艺术展
 
青奥艺术灯会获得的巨大反响也让李冬昱感到欣慰。这场从2019年底延续到2020年初的艺术盛宴吸引了海内外近30万观众前来参观;在灯会期间,南京建邺区的整体客流量环比增长11.2%,灯会会场区域人流环比增幅高达35%;带来约9000万元消费,在购物、餐饮、住宿方面尤为突出……
 
跨界探索为美好生活添彩
 
一路走来,李冬昱和团队在区域经济、政府合作、行业资源、客户资源、场景资源五种资源之间“结点成网”,以“活动策划执行人”对行业的深刻理解,集合各种资源、经验以及创意,让企业内部能量得到最大释放,让业务范围越来越广。
 
李冬昱说,近年公司跨界影视项目与摄制服务,“比如团队参与出品了由侯孝贤监制,刘杰执导,杨幂、郭京飞主演的电影《宝贝儿》,参与了翟俊杰执导、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一号目标》,以及获得中国动画学会年会美猴奖的动画片《郑和1405·魔海寻踪》的投资和制片工作。”
 
让李冬昱印象深刻的还有去年为南京溧水区白马镇打造的“蓝莓之夏”白马乐活嘉年华,团队打造了“白马告白”文创礼盒,还为开幕式拍摄了《白马告白》MV,视频用年轻亲切的艺术风格、自然原创的艺术形式展示大美白马。
 
“市文投宣传册的扉页上有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我和团队来说,‘让城市文化生活更美好’是我们的使命。”
 
李冬昱说,团队通过创新周开闭幕式、青奥艺术灯会等大型活动的策划,让人们惊叹于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进步之美,通过发掘培育本土音乐人,让人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艺术之美,通过优秀文化题材的投资、拍摄与制作,让市民们感受到影视带来的光影之美。
 
“未来,我们要继续用专业态度提供活动策划与创意执行,更要在对市场、产业链、商业模式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痛点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李冬昱说。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