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杨向阳:让创新理论引领经济前行

2022-04-27 09:32:44

杨向阳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对于经济理论研究者来说,企业的难点、产业的痛点、发展的堵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我们要拨开市场现象的层层迷雾,洞见经济规律的本真容颜,让创新理论引领经济前行。”
 
3月5日上午,在南京财经大学的一间办公室里,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杨向阳和同事们正集中收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认真聆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让杨向阳倍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下的2022年新目标又让他心潮澎湃。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着力培育 “专精特新”企业……杨向阳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亮点,思考着下一步经济研究的方向。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这就需要我们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立足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做科学严谨的理论研究,以认真深入的调查分析,在专业的领域里有所建树,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杨向阳说。
 
扶农民兄弟一把
 
《农户蔬菜销售方式选择及优化策略》《“双边”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户异地创业》《着力提升种业全链条竞争力》……
 
翻开杨向阳桌上摆着的厚厚一沓论文,可以发现他的不少研究都和“三农”有关。
 
杨向阳说,是一次调研让他坚定了走这条路的决心。
 
2003年,还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博士研究生的杨向阳接到学校通知,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农村发展”专题调研,需要人手支持。
 
当时有6个省在调研范围内,其中就有江苏省,但杨向阳和同学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想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中西部的农业农村发展情况,于是选择了四川。
 
“我们的调研内容围绕着两块内容展开,一是了解个人如何参与到农业生产,二是以村集体为单位的农村发展情况。”
 
在杨向阳原本的设想中,调研不过是去村里跟农民拉拉家常,去村委会开开座谈会,但现实很快给他们上了一课。
 
最大的困难就是路难走。有不少要调研的村子位于山区,进出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路旁都是悬崖峭壁,仅能步行。一下雨,山路就会变得更加泥泞,杨向阳和同学们还没走到村里,鞋上已经沾满了泥。
 
朴实的村支书早已经在村口等待,一见面就跟调研组介绍起来: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几亩薄田,但在这山旮旯里,车难进人难出,村里种植技术也不发达,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也想改变,但是一直找不到方法,你们这些‘高材生’能不能为我们出出主意?”村支书朴实的话语让杨向阳沉默了。
 
“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老家河南信阳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市之一,丰收季节遍地金黄的麦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杨向阳特别理解农民对粮食增产增收的渴望,他也特别想扶农民兄弟一把,但要真正帮到他们,需要提供的不只是农业技术,配套的政策也要跟上。
 
经历了三个星期的调研,杨向阳和同学走了大半个四川。
 
回到南京后,一粒种子在他心中发芽——发力经济理论研究,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杨向阳(左)在无锡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端稳咱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2007年,杨向阳来到南京财经大学工作。
 
“南京财经大学的前身是南京粮食学校,直属粮食部,在农业理论研究上有着一定优势,我认为在这里能更好发挥个人价值。”杨向阳说。
 
在学校工作期间,杨向阳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科协重大调研课题等20多项,在《农业经济问题》《金融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等发表论文30多篇。
 
他出版著作3部,获批软件著作权《粮食产量舆情数据分析系统V1.0》等9项,研究成果获“江苏发展研究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等20余项。
 
近年来,“粮食安全”成为他研究关注的重要方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
 
2021年,杨向阳在《群众》杂志上发文,呼吁“着力提升种业全链条竞争力”。
 
杨向阳在调研中发现,现阶段,国内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但也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比如说,种业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很多农业品种的创新实际上并未涉及原始创新,部分品种甚至出现套牌侵权现象,影响国内种业高质量发展。”杨向阳说。
 
如何解决?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杨向阳提出的建议之一。
 
“在海南省北纬18度线以南,位于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的‘南繁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现有超过700家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活跃在这里,全国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都经过南繁。”
△海南南繁基地
 
杨向阳说,未来中国需要更多的“南繁基地”,充分发挥它们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作用。
 
“种业振兴,需要强化种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杨向阳建议,构建以大型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用抱团优势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杨向阳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指明中国将在“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上持续发力。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也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此,杨向阳说,应始终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
 
“多跑跑”为小微企业寻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报告中的这些提法真的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杨向阳说,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他长期以来的关注焦点。
 
在杨向阳眼中,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众多小微企业则是经济的“毛细血管”。短期的资金“活血”,就能疏通小微企业的运营。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偏高。”杨向阳说,背后原因是复杂的。
 
金融机构要敢给小微企业随时“输血”,需要透视企业背后的征信体系。生产数据不清晰、财务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物一直是这些企业信用低的症结所在。
 
此外,“数额小、频率高、需求急”也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鲜明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金融机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对它们信息采集和信贷业务评估。
 
研究企业发展,要能回答问题为什么产生,更要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杨向阳思索,有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透视企业底牌,让它们获得融资不再难?
 
在2018年的一次调研中,杨向阳注意到了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据了解,天正工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了“生产力信用评估”模型,并以此为工业中小微客户提供“生产力征信”服务。
 
这一服务通过对工业设备运行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对企业的生产力进行“画像”,从而分析出企业的信用状况。
 
服务上线短短半年时间,已经被常州本土金融机构认可,有300余家小微客户通过该模型获得各类金融服务。
 
杨向阳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要寻找的模式吗?
 
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回南京后与同事一起完成了《关于降低我省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对策建议——基于常州天正工业“生产力征信”服务做法》一文。
 
在文中,他建议,工业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广常州天正工业等典型公司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路、做法与可借鉴经验,通过整合技术手段和生产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贷前和贷中风险控制,重点围绕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支持一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小微企业融资解决方案。
△接入常州天正工业“生产力征信”服务的工业生产设备
 
建议上报后,获得省领导批示,由省经信委、金融办等部门推进落实。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以“大数据+征信”的模式,摸清小微企业发生产底数,从而帮助企业获得融资的案例逐渐增多,这让杨向阳倍感欣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下,杨向阳专注于南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他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获得更多“源头活水”,进而释放出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吸纳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贡献强大动能。
△杨向阳(右)参加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
 
“对于经济理论研究者来说,企业的难点、产业的痛点、发展的堵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我们要拨开市场现象的层层迷雾,洞见经济规律的本真容颜,让创新理论引领经济前行。”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丨芮天舒 、闫葛菲 
编辑丨祁绩    
美编丨鲜曼青 
排版丨闫葛菲
摄影、摄像丨周韬
校对丨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