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刘淳: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2-09-02 11:03:29

刘淳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台上红花朵朵,幕后绿叶片片。我希望用小学六年的时光,去滋润孩子的一生,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让孩子的人生拥有更多出彩的可能,为国家送上朵朵既懂艺术又有文化的‘小红花’。”
 
“刘老师很喜欢穿高跟鞋,走起路来‘咚咚’地响,那些爱捣乱的同学听到这声音后,马上就变老实了。”
 
“我喜欢看刘老师笑起来的样子,她笑起来眉毛弯弯的,像月亮,真可爱。”
 
“刘老师写字很漂亮,每一笔每一画,横平竖直很工整,像整整齐齐的阅兵战士。”
 
“刘老师讲课很生动,经常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老师,您是阳光,我们是小红花,每天滋润着我们,哺育着我们。”
 
……
 
翻开南京市艺术小学(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以下简称“小红花”)学生们的作文,一行行稚嫩的笔迹记录着他们眼中副校长、语文教师刘淳的形象。
 
与奖杯、证书相比,这些文字,或许是认识一名教师最好的方式。
 
 
△刘淳

迟开的“小海棠”,传承的“小红花”

9月1日,南京市艺术小学迎来了自己的开学第一课,琅琅读书声让寂静了一个暑假的校园重新热闹起来。
 
这也是刘淳的“开学第一课”。
 
走进校园前,她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相册,翻出了那张珍藏的照片。
 
照片上是外公送给她的一只水瓶。乳白色的瓶身上面,几行行书苍劲有力:第一个教师节纪念赠,桠溪中心小学,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
 
2001年,从南京晓庄学院毕业后,刘淳进入小红花,成为这里的一名语文教师。那一年的教师节,同样是小学教师的外公笑盈盈地捧出一方纸盒,神秘地说:“小淳,这是送给你的礼物。”
 
她迫不及待地打开纸盒,揭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展现在她面前的,正是这只水瓶。外公将自己获得的第一个教师节纪念品郑重地交到了外孙女的手中。

△外公送给刘淳的教师节礼物
 
“要蓄满知识的清泉,浇灌祖国的花朵。”
 
一份礼物,带来一份领悟。那一刻,外公的话刻进了刘淳心里,成为她坚守三尺讲台的力量。
 
她拍下水壶的照片,放进手机收藏夹。
 
“每年开学,我都会把这张照片翻出来看一看,回忆起外公对我的谆谆教诲,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不忘初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南京市艺术小学(南京小红花艺术团)
 
9月的南京,已经入秋。一场场秋雨,滋润了校园里的一株株秋海棠。站在树下,刘淳回想起那朵“迟开的小海棠”。
 
那是一个下着绵绵细雨日子,楼前的十一株海棠开得正盛,将整片教学楼纳入层层叠叠的花影之下。一个大眼睛、长睫毛、长着一头卷发的女孩跟着母亲走进了教室。
 
自我介绍时,无论刘淳怎样鼓励、提示,女孩都牙关紧锁,只是用小手绞着自己的长发,一张小脸涨得通红。
 
“孩子有些‘大舌头’,话说不清楚。”做母亲的直叹气,“我们带孩子去医院看过,医生认为是心理因素,越说不好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不敢说了,老师您看看能不能帮帮她。”
 
“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这个像海棠花一样漂亮的孩子不能再这么沉默下去,一定要帮她摆脱阴影、重树自信。”刘淳说。
 
第二天,刘淳拿出连夜赶制的《海棠仙子绕口令》小册子。在封面上,她别出心裁地绘制了大片的海棠花,又给花画上了小嘴巴,旁边写上:小小海棠播音员。
 
“老思,仄个真,真,真漂酿!”女孩脸上荡漾着笑,大眼睛亮亮的。
 
此后,刘淳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口型,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让她感受嘴巴的张合。刘淳还上起了现场教学课,在校园散步时带上“小海棠”,一起聊搬家的蚂蚁、伫立枝头的小鸟。
 
几个月后,当小姑娘生动、流畅地讲完自己“捉蚂蚁”的故事后,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时光如水,海棠花谢了又开。如今,刘淳悉心呵护的那朵“小海棠”也悄悄地“开了花”。
 
不久前,刘淳接到了“小海棠”的电话,她也当上了老师,“刘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句简单的话,让刘淳忍不住落泪,“我觉得这就叫薪火相传。”

△刘淳和她的学生们

艺术课堂,开出不一样的“小红花”
 
从2001年进入小红花,刘淳已经在这里度过了21个年头。作为新一代小红花人,刘淳也在思考,在接过老一辈教育者接力棒的同时,自己该为社会送出怎样的“小红花”?
 
“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不应该只能体现在舞台上,我也想让它进入孩子的文化课堂。”
 
于是,刘淳牵头发起了《艺术学校致美课堂构建的行动研究》项目,与语、数、英教研组共同打造诗意语文、生活与数学、英语故事秀三种致美课堂。此项目于2020年获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得到市文旅局和市教科所的指导推进。
 
她想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课堂,让这些敢于表现的“小红花”在文化课堂上也“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演”,挖掘学科中的美育因素,让艺术融于学校的各项活动。
 
在诗意语文课堂上,这些学习艺术的孩子被鼓励用自编自演的方式记住诗意,用谱曲吟唱的方式进行诵读。
 
学习器乐的学生依据诗歌韵律创作旋律,舞蹈专业的学生把诗人的语境融入肢体动作,学习书画的学生用画笔描摹诗句背后的意境,大家合作将诗歌背后的故事变成短剧……
 
“还能这么学诗,你们的语文课也太酷了吧?

每次说起刘老师的课,小红花四年级学生吴昀庭总能收获小伙伴们既惊讶又羡慕的目光。在吴昀庭和同学们的记忆中,在这些课上,“时间就像长了翅膀”,总不够用,一节课40分钟,常常大家还没“演过瘾”,下课铃声就响起来了。
 
那些看上去难以理解的诗歌和文化被融入艺术,重新演绎成一首动听的歌、一段动人的舞蹈、一幅美丽的图画,刻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刘淳指导学生
 
三尺讲台立天地,丹心秉烛献春华。
 
在刘淳眼里,三尺见方的讲台就是她的“教”“研”阵地。
 
近年来,刘淳立足实际探索将文化与艺术融合的方法,将教研之根深扎于实践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由她撰写指导的朗诵作品《周总理,我们想念您》获得教育部、国家语委举办的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江苏省小学生组特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比赛获二等奖;指导的作品《逆行者赞歌》获“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南京市选拔赛小学组二等奖……

△《周总理,我们想念您》剧照

花开满园,“小红花”香飘万里
 
“我们这朵‘小红花’,一直成长在政府各级部门的精心培育下,既是南京的文化名片,也是南京的教育名片。”刘淳说。
 
这些年,作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小红花七十多次赴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
 
小演员们以舞蹈、戏剧、歌唱、民族乐器演奏等表演获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几乎每到一地都能掀起一阵“小红花热”。演出结束,后台挤满了被圈粉的观众,他们热情地称呼这些来自中国的少年是“文化交流小使者”。

△小红花在摩洛哥演出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刘淳都会思考,小红花除了“吹拉弹唱”之外,如何立足学校特长,用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
 
她鼓励孩子们自己写诗。教室的黑板上被辟出一块专门的区域,用来张贴学生们创作的诗作。黑板上贴不下了,“小诗人们”开始给刘老师传纸条。
 
于是,她有了一个装诗的“宝贝盒”,里面各种颜色、质地、大小不一的便笺纸盛得满满当当,许多纸张一看就是随手从本子上撕下来的。
 
慢慢地,孩子们使用词汇越来越大胆,想象越来越天马行空,诗写得越来越美,开出一朵朵天真烂漫的文化艺术之花。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中,小红花分别有64名、65名学生的作品获奖。
 
2021年,南京市小学生汉字文化节上,刘淳根据校园特色,带领骨干教师创作编排了情景剧《送你一朵小红花》。在这部情景剧中,小红花的学生们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汉字的起源、意义等。
 
“小红花”们从中感悟到了中国文化的美。而这种美,也被这群文化交流小使者带进文化传播活动中,花开满园香飘万里。

△《送你一朵小红花》剧照
 
“台上红花朵朵,幕后绿叶片片。我希望用小学六年的时光,去滋润孩子的一生,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让孩子的人生拥有更多出彩的可能,为国家送上朵朵既懂艺术又有文化的‘小红花’,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每逢毕业季,刘淳都会收到孩子们亲手做的贺卡,有的塞在门缝里,有的夹在作业本里。有时候,送贺卡的孩子会故意躲起来,观察刘淳的表情——捧着贺卡的刘老师像是笑了,又像是哭了。
 
她把卡片一张张打开,来回反复读。那些彩色的小卡片,就像颁给她执教生涯的荣誉证书。
 
刘淳想起乔羽先生为小红花创作的那首歌——“小红花呀小红花,千朵万朵盛开在扬子江边石头城下……小红花呀小红花,伴随着我们的青春脚步,伴随着我们的花样年华……”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丨张甜甜
编辑排版丨祁   绩
摄影摄像丨周   韬
美编丨鲜曼青
校对丨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