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周筠:用声音追光,用青春歌唱

2022-09-16 10:31:06


周筠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作为美声演唱者,我们在流行舞台的追光灯之外追逐着自己的艺术之光,让歌声‘声入人心’,生命不息,歌唱便不止。”
 
每天早上6点钟,周筠准时起床。
 
一套舌操、唇操,20分钟练声,几段咏叹调的练习,最后喝下一杯温热的白开水,为这段“晨功”收尾。
 
走进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美声课堂前,周筠要让自己进入最佳状态。
 
美声,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语为“Bel Canto”,意为“美好的歌唱”。它以音乐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为特点,既是科学的发声方法,也代表着歌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代、一种音乐风格和歌唱风格。
 
用意大利语说出“Bel Canto”这个词的时候,音调仿佛在周筠的唇齿间巧妙地拐了几个弯,听起来像是在唱歌。可几口柴火馄饨、鸭油烧饼下肚,她的一句“蛮莱斯滴蛮”,又变回地道的南京话。窗外是正在苏醒的南京,古老的秦淮河、明城墙,现代摩天高楼、车水马龙在这里相得益彰。这座城市对美的兼容并蓄贴合了她的个性,在她的歌唱背后,是西方艺术和东方智慧,古典音乐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周筠

练习的“难”成就了声音的“美”

当年如果有流行音乐专业,我说不定就不会选美声这条路了。”周筠吐了吐舌头,露出调皮的笑容,“实在是太难了。”
 
因为母亲喜欢文艺,童年时期的家里,经常播放着殷秀梅、佟铁鑫、李光曦等歌唱家的作品。当收音机里响起《我爱你中国》的前奏时,她会忍不住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地模仿。
 
可等到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声乐专业学习美声时,周筠才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
 
乐器演奏技法有明晰的对错界限,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声乐没有。加之美声演唱需要浑身的共鸣腔体共振又和谐地发声,在初学时期非常难把控,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声音的质量和演唱的舒适度就会出现问题。
 
直到今天,知乎上一条关于美声学习的高赞回答也是“即使你是天才,拥有世界一流的声乐大师授课,想唱好美声仍需5年以上”。
 
同时,由于歌剧作品大多是西方剧作,美声的学习不只是声音与技巧的练习,“正音”是伴随每一个美声专业学生的必要内容,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大一学意大利语,大二学德语,大三学法语,大四学俄罗斯语。
 
“演唱通俗歌曲部分高音的时候,可能你嗓子稍微使点劲就能唱上去了,但是美声不一样,美声的音域要比通俗流行音乐宽很多,一个歌曲可能要跨越两个八度,气息的控制、喉位的高低……演唱时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周筠形容,每学会一首曲子,相当于全身肌肉被重塑了一次。
 
经过多年的打磨,周筠已将自己的声带运用到了极致,令她并不高大的身躯也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和穿透力。
 
而周筠也意识到,正是这种“难”成就了美声与众不同的“美”。

△舞台上的周筠
 
“美声演唱者不戴任何扩音设备,凭借着自己身体的共鸣腔体将声音传达给每一个观众。”在一个能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好的歌者会让你感觉,无论坐在剧院哪个角落,声音都会穿过乐队,到达你面前,震撼你的心灵。周筠说,“让你感觉既神奇又伟大。”
 
灵动悦耳的小提琴、浑厚幽深的大提琴、拂动人心的长笛、富有节奏的鼓、铿锵有力的镲,与醇厚优美的嗓音浑然一体,这种美让周筠为之折服,也让她为之追逐,不断超越。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面孔
 
2006年,周筠先是在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读了俄语预科,之后又进入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每周,除了三次声乐课和两次钢琴伴奏课外,周筠还要上歌剧排练课。当时,在歌剧排练课上表现优秀,意味着能获得上台表演的机会。
 
但对这个中国姑娘来说,想要站上歌剧的舞台,非常难。乍看之下,在一众高大的欧洲人面前,无论身形还是面孔,周筠的表演都会有些违和感。
 
这种对“东方人”的偏见除了来自同学,也包括了乐队指挥、歌剧导演等。周筠被告知,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如果不能满足对方的标准,“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
 
尽管如今,周筠能一边俏皮地模仿对方傲慢的眼神,一边笑着讲起这段故事,但对当时的她来说,这意味着一场艰苦的“对决”。
 
甩掉标签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做事,周筠知道,歌剧是声音的艺术,是美的艺术,当一个歌者能唱出美的声音,就能让所有人摘掉有色眼镜。
 
那段时间,周筠每天睁开眼就是唱歌、表演、背单词、背曲谱。闭上眼睛,满脑子里还是旋律、唱词。
 
她把剧本上的唱段用荧光笔标记出来,大量地观摩视频、音频资料,学习著名歌唱家在表演、语言表达、情绪处理上的经验。她习惯通过阅读作曲家、剧作家的资料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并且找到共鸣。
 
周筠要演唱的是歌剧《浮士德》中“玛格丽特”这一角色的唱段。
 
《浮士德》是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所创作的五幕大歌剧。取材自德国大文豪歌德的长篇诗剧《浮士德》第一部中的爱情悲剧。
 
歌德原作中苦苦探寻人生意义和世界真相的哲学家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到了古诺这里只剩下一个简短的爱情故事,从一见钟情、热烈相爱到离弃和自责。周筠发现,这位温和的先生擅长用优美的音乐讲述动人的故事,擅用抒情笔法,想要演好这个角色就要理解好角色的感情。
 
“玛格丽特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角色,在第三幕的时候,她收到了浮士德送来的珠宝高兴地唱起《珠宝之歌》,需要展现出纯情少女向往美好爱情的一面,调子是活泼的,而在第四幕中,玛格丽特怀孕后被爱人抛弃、被世人唾弃,她唱了一段咏叹调,这时候的歌唱就要展现出角色精神崩溃时伤怀的状态。”
 
一周后,当周筠站在导演面前试唱时,她从对方认可的眼神中感受到,“这场‘对决’,自己赢了。”
 
在这个欧洲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领域,周筠凭着出色的演唱和表演征服了挑剔的观众。
 
此后,她不仅如愿走上歌剧舞台,还不断走向更多、更大的舞台,向世界一展歌喉。

△周筠演唱中
 
很多人对她的演出印象深刻。
 
当灯光渐渐暗下来,周筠穿着一条火红的鱼尾裙快步走上台,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乐曲缓缓响起,这团“火焰”很快将所有观众的情绪“燃烧”起来。
 
诸多荣誉纷至沓来:“富士杯”第18届大阪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罗马尼亚“哈雷亚·达克利”国际声乐比赛优秀奖、“恺撒堡”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一等奖……
 
音乐超越国界和语言。
 
对于周筠,参加国际比赛,是她与外国观众相识的起点,也是她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支点。
 
一个特殊的声乐课堂
 
荣誉并没有让这个姑娘停住脚步,周筠又为自己的人生开辟出了第二个舞台。
 
她觉得,在追求美声演唱的路上,每当她“叩门”寻求帮助的关键时刻,总有老师为她“开门”。她也希望能成为这个“开门的人”。
 
2008年,周筠进入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成为一名声乐教师。
 
这是一位很有想象力的老师。
 
开车的时候,她的歌单里会播放《我的太阳》,也有《Let it go》《巴啦啦小魔仙》。她的课堂也和她的人一样充满了各种出其不意。
 
至今,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还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位学生推开美声课教室的门,看到老师在带着大家练习站桩和“八段锦”(一种用来强身健体的传统体操),这位学生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教室。
 
因为有国外留学经历,很多人常常误以为周筠“一定是个很洋气的人”,但事实上,她热衷于研究中医,家里珍藏着整套的艾灸工具,闲暇时间喜欢练习太极拳、站桩、“八段锦”。有人调侃,在周筠的课上,唱歌之前,“先要练段武术”。
 
“你打完一段‘八段锦’,身体就热了,气血就流通了,再来唱歌的话,你就省了很多事了,否则即使你一直强调要调动气息,学生也很难做到。”周筠笑着解释,“美声演唱对腰腹部的核心力量要求特别高,而长期练习站桩之后,你会发现唱歌的时候会更有力量。”
 
在周筠眼里,自己和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她喊自己的学生“大宝贝”“小美女”,学生们喊她“小公主师父”。周筠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让他们避开自己过往走过的弯路。
 
此前,周筠曾经沉浸于不断追求挑战高音的冲击、爆发力。如今,她会告诉学生,美声演唱就像一幅画。这幅画的美,并不只是由一种颜色构成的。“一个音唱出来可以有很多层次,可以是明亮的,也可以是柔和的,就像红色,可以是朱红色,也可以是粉红色,它们都是美的。”周筠会根据不同人的声音条件,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发展道路。

△周筠和她的学生
 
下午的课结束,太阳已经变成红色,漫天霞光,透过音乐教室的窗户,照在地板上,学生都走了,周筠还在这里待着。
 
她的目光扫过学生们获得的荣誉证书、奖杯——雅马哈音乐奖学金一等奖、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每当有学生在比赛中拿到奖项,周筠都要比自己得奖还兴奋。她知道,这闪耀的一刻,会成为这些年轻人跨入璀璨明日的开端。他们将和自己一起,让深情优美的声线一代又一代地延续。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丨张甜甜
编辑排版丨祁   绩
摄影摄像丨周   韬
美编丨鲜曼青
校对丨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