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池文杰:奇“技”巅峰 艺绽“金菊”

2022-11-28 10:29:20

池文杰
江苏紫金文化英才
 
“我们尝试将杂技与多种艺术手段、科技手段结合,打破一些观众对这门传统技艺片面、陈旧的看法。我们坚定地认为,唯有打造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高质量艺术作品,才能树立品牌,体现特色。”
 
南京市杂技团的荣誉室内又添了一座金灿灿的奖杯。
 
“从2017年的《西游时空——跳板蹬人》、2021年的《热心人》,到今年的《奋斗者——绳技蹬人》,我们在五年时间里三次摘得金菊奖。这是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项,有中国杂技界‘奥斯卡’之称……”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杂技团团长池文杰指着展柜里并排的三座“金菊”奖杯,乐呵呵地向前来参访的人介绍。
 
11月初,在河南濮阳举办的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上,由南京市杂技团、南京市杂技家协会创排选送的《奋斗者——绳技蹬人》凭借高超的技巧、创新的理念,获评杂技节目奖。
 
自2015年担任南京市杂技团团长以来,“创作、创新、创效”成了池文杰工作的全部。
 
“我们的治团宗旨是创造性改变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尝试将杂技与多种艺术手段、科技手段结合,打破了一些观众对这门传统技艺片面、陈旧的看法。我们坚定地认为,唯有打造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高质量艺术作品,才能树立品牌,体现特色。”
△池文杰
 
既难其“技”,又美其“艺”
 
在《奋斗者——绳技蹬人》节目中,压轴动作“转小绳连续后翻斜梯蹬人接云里翻下”最为惊心动魄。
 
一块半平方米的平台沿着轨道倾斜向上移动,平台上,俗称“尖子”的空中演员与“底座”演员相配合连续不间断后空翻,手里的绳圈维持着旋转。待平台升至最高点后,“尖子”演员一跃而下,稳稳地落在软垫上。
 
一系列行云流水的表演,让观众与评委们看得目眩神迷。
 
“我们首次将传统杂技中足上艺术‘蹬人’与手上艺术‘绳技’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蹬人’的刚硬,又展现了‘绳技’的柔美。我们还将传统的地面蹬人表演设置在移动小车和移动平台上完成,这样的技术创新在国内还属首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个“首次”的背后,是杂技演员对自身潜能的不断挑战。
 
“成败就在毫厘之间。”池文杰说,为了让演出万无一失,18位杂技演员磨合了近3年时间。
△《奋斗者——绳技蹬人》剧照
 
扣人心弦的“技”是杂技艺术的核心,但面对时代的变化和观众审美的提高,更需要从“技”到“艺”的突破。
 
“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池文杰说,《奋斗者——绳技蹬人》构思于2019年,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启发,决定以“奋斗者”为主题,创排杂技节目。
 
在具体呈现人群上,池文杰和团队选择了城市建设者。“中国的日新月异体现在一项项建筑工程里,这背后凝聚着城市建设者的智慧与梦想。通过他们,能以小见大地展现新时代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干劲与精神。”
 
既难其“技”,又美其“艺”。《奋斗者——绳技蹬人》最终从全国7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为南京市杂技团摘下了第三朵“金菊”。
 
从歌唱演员到“背包团长”
 
带领团队五年三获金菊奖,池文杰获得了鲜花与掌声。然而,杂技并非是他的专业。
 
早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歌舞团工作时,池文杰是名歌唱演员。后来,他回到地方,到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了一名声乐教育者。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何他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担任杂技剧团的团长?
 
“我当歌唱演员的时候,在晚会上经常见到各种杂技节目。不同于印象中劈砖、碎石、吞宝剑等单纯比拼技艺的表演,这些节目通过音乐、灯光、道具、舞美等多种门类艺术的综合运用,使硬功夫变得诗情画意起来。”
 
池文杰表示,艺术是相通的,要把自己的舞台经验与艺术理念融入杂技中,让这项中华传统技艺在舞台上得到更好的呈现。
 
2015年,池文杰正式担任南京市杂技团团长。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当时正是杂技团改制的“阵痛期”,团里的杂技骨干纷纷离去,节目剧目创作陷入停滞,“新鲜血液”又补充不上,导致商演订单直线下降,演出资金日渐匮乏……
 
“那段时间下班后,我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有过放弃的念头,可看着墙上挂着的南京市杂技团此前在世界各地巡演的照片,觉得组织上将这么重要的剧团交给自己,怎么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池文杰拿定了主意,既然一切问题因人而起,那就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他背上双肩包,踏上了寻找“杂技苗子”的路。
 
从河北吴桥到河南濮阳,再到广西博白,在全国各地知名杂技学校的练功房,都可以看到这位“背包团长”的身影。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招生和选拔,最终招到了50多名学员。从此,南京市杂技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池文杰说。
△南京市杂技团演员在排练现场
 
将艺术种子结合现代科技
 
演员配齐后,剧目创作成了池文杰关注的焦点。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杂技剧重塑观众对中国杂技的认知。
 
“杂技一直有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特点,但近些年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让我们意识到要‘两条腿走路’,国内市场也要开拓。”池文杰说,他希望做一部与众不同的杂技剧,要有趣,要好玩,还要老少皆宜。
 
2016年正好是猴年,团里不少人提议,以孙悟空为题材,做一部杂技剧。
 
但齐天大圣的故事妇孺皆知,如何做出新意?
 
有天大家头脑风暴时,池文杰无意说了一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金箍棒去哪儿了呢?”这句无心之语让创作团队“脑洞”大开,于是就有了3D杂技魔幻剧《金箍棒》的故事。
 
在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金箍棒的“死敌”蚩尤兴风作浪,想要毁掉金箍棒。为此,金箍棒到凡间寻得有缘人——男孩西游。金箍棒教男孩修炼法力,共同迎战蚩尤……
 
《金箍棒》的创新不仅在于题材,更在于将3D多媒体影像与杂技技巧、魔术表演的巧妙结合,用池文杰的话来说是“三重惊喜,一次体验”。
 
“3D多媒体影像其实就是纱幕投影,这种技术通过虚实变幻与灯光配合,让观众就像看3D电影一样震撼。”池文杰介绍,在经典场景“金箍棒授艺”中,为了打败蚩尤,金箍棒化身人形,传授技艺。
 
画面整体呈墨蓝色,神秘而充满力量,为了配合演员的动作,池文杰指导舞美团队在设计时加入了蓝色的光柱和光晕,并在舞台上还原了火凤凰和狮子等形象,让魔幻效果更加逼真。
 
“3D多媒体技术大量融入到杂技中,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我们都是第一家。” 池文杰说。
 
2016年4月29日,《金箍棒》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一经亮相,惊艳全场。商演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当年便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杂技类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艺术的种子结合现代科技,落地后变成了生产力。
 
“这台杂技剧自正式亮相以来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纯商业演出将近200场,其中国外60场,国内近140场,受众覆盖十几万人,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进行了很好地诠释。”池文杰说。
 
让杂技剧延伸艺术触角
 
“一定要有所突破。”
 
“要做就做别人没做过的。”
 
……
 
这些话时常被池文杰挂在嘴边。
 
2017年,为庆祝建军90周年,池文杰出品并参与导演了以“占领总统府,解放全中国”为主题的红色杂技剧《渡江侦察记》(又名《黎明前夜》)。
 
在池文杰的指导下,顶缸、转碟、手技、蹦床、钻圈、踩独轮、抖空竹……各种高难度的杂技表演,都被安排到剧情中。
△《渡江侦察记》剧照
 
这几年,杂技剧《渡江侦察记》在演出中不断被打磨,多次入选多项国家、省、市艺术基金扶持及展演,先后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江苏省“文华大奖”等重要奖项,并入选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渡江侦察记》的成功并没有让池文杰停下创新的脚步,2021年,以反映共和国“大桥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杂技剧《大桥》横空出世。
 
“剧中我要担负的所有技术与技巧都是根据剧情需要设计的。”南京市杂技团青年演员、在《大桥》中扮演女一号“乔依依”的达璐说,特别是“脱手头顶倒立荡秋千”这个动作,近几年已经很少在舞台上出现,自己的训练完全是从零起步。
 
今年,《大桥》获国家艺术基金创作扶持、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并入选文旅部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
 
顾不上满足,池文杰又投入到下一部主题杂技剧的创排工作中。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打造杂技剧‘长江三部曲’的构想。《渡江侦察记》讲的是革命先辈‘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故事,《大桥》说的是父辈建设长江大桥的故事,那么下一部作品我想聚焦在我们这一代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故事上。”池文杰说。
 
“近年来我发现一个变化,我们的演员在重大场合开始穿团服,为自己是南京市杂技团的一员而骄傲。但我这个团长依然还是‘背包团长’,因为艺无止境,要出去学习,要多看、多问、多请教,与前辈和同行一起把杂技节目做好,把杂技剧目搞好。”池文杰说。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丨芮天舒
编辑排版丨祁   绩 
摄影摄像丨周   韬
美编丨鲜曼青 
校对丨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