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彤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
“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身负的责任,不能只是对于传统业务的钻研和精进,我们要以经验作为背书,通过在互联网大潮中不断地学习,为行业找到融合转型的路径,让主力军成功进军主战场。”
2023年第8期
在南京广电集团融媒产品中心MCN事业部,墙上“奋斗创造奇迹”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是我和团队小伙伴的共同感触。”南京广电集团(以下简称南京广电)融媒产品中心MCN事业部主任达彤说。
从业26年,前23年她一直在新闻一线工作。2020年,她开始筹建南京奇迹畅娱网络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广电旗下机构,以下简称奇迹畅娱),从传统媒体转战融媒体。
“很多人问我,MCN是什么?从奇迹畅娱旗下300多位签约主播的角度来看,MCN是为他们提供内容服务和线上商务运营服务的‘娘家人’;从新媒体市场角度来看,MCN是俗称的‘网红经纪公司’;从南京广电的角度来看,MCN是集团汇集私域流量、实现融媒转型的重要抓手。”达彤说,在她和团队小伙伴的眼中,MCN是通往新媒体阵地的一块敲门砖、一把金钥匙。
达彤
“温暖南京”的传播者
“我本科读的是外语专业,可我心中一直有着新闻理想。”
达彤读大学的20世纪90年代,正是新闻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则好的新闻报道改变社会不良现象的例子屡见不鲜。
1997年,大学毕业的达彤进入南京有线电视台工作。她跑过民生新闻,做过新闻专题,甚至当过一段时间的美食记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最初的积累沉淀。
2002年,南京有线电视台与南京电视台、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合并成立了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达彤开始在新的平台上寻找大显身手的空间。
很快,她就找到了自己的阵地——教科频道《法治现场》的子栏目《有请当事人》。
“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个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栏目。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家长里短、琐碎小事,但我却时常能从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达彤的思绪回到了2004年。
“请问是《有请当事人》栏目组吗?我的孩子就要过五岁生日了,可她爸爸离家出走了,能不能帮帮我……”一则求助电话打破了栏目组的平静。
在与当事人认真沟通后,达彤得知,即将过生日的小姑娘星星(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不能正常上班,只能靠卖豆浆来维持生计。星星爸爸的离家,让孩子很受打击,病情加重,随时可能离开人世。“希望她爸爸能回家来跟我好好谈谈,我们先给孩子治病,我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活下去。”星星妈妈在电话里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和心愿。
“我和搭档听了孩子妈妈的诉说,决定帮助这对母女。”达彤和搭档选择在7月29日星星生日这天的凌晨3点,来到星星的家里,记录妈妈起床磨浆、榨浆、煮浆、去泡……记录妈妈带着睡眼惺忪的星星清晨六点去街边卖豆浆的过程。母亲的辛劳、孩子的天真、邻居们的关心,每个画面都让人震撼。
在演播室里,栏目组为星星准备了生日蛋糕,主持人东方为孩子点上了生日蜡烛,星星哭了,“爸爸要是能回家就好了”。星星的眼泪打动了现场的每个人。达彤将这期节目命名为《星愿》,期待着这个遭遇不幸的小姑娘能愿望成真。
“这个片子播出后的反响出乎我们意料,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当晚打来电话,表示只要孩子爸爸回来签字,院方愿意免费给星星做手术。众多热心市民踊跃为孩子捐款,认识孩子父亲的人纷纷提供信息。”
达彤回忆,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孩子的父亲就主动与栏目组取得联系。后来,星星去做了手术,在爸爸妈妈的共同呵护下重获新生。
“星星妈妈后来给我发信息,说是我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我跟她说,应该感谢南京的热心人。”达彤说。
达彤参加南京市妇女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达彤想起刚来单位时,曾有前辈告诉她,“新闻人肩上是有责任的,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经历这件事后,达彤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做法制报道,真正能够感化人心的不是一板一眼的说教,而是走进当事人的生活,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让法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节目,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媒体融合的试验者
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
达彤深有感触,她在工作日志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身负的责任,不能只是对于传统业务的钻研和精进,我们要以经验作为背书,通过在互联网大潮中不断地学习,为行业找到融合转型的路径,让主力军成功进军主战场。
达彤结合教科频道当时的节目状况,很快就确定了探索的方向。
“此前《法治现场》《有请当事人》等法制节目的打造,让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律师资源。为何不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呢?”
2014年11月19日,由达彤牵头创建的“南京律师团”全媒体法律服务平台成立了。
“南京律师团”由全市40多家律师事务所组成,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8大领域的免费法律服务。“用户点击‘南京律师团’微信订阅号下方的‘律师服务’按钮,就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难题咨询律师。” 达彤说。
“南京律师团”刚刚成立,就接到了一起求助。
2014年9月,17岁的陶晶像往常一样在一家南京的汽修厂里做学徒,在当天的外派任务中,他被高压电击中摔落导致高位截瘫,后续大额的治疗费用让他的整个家庭面临生死抉择。
为了向相关责任方讨个说法,陶晶的妈妈沈长娥四处奔波。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汽修厂老板、委托陶晶干活的公司老板不断地互相推诿,一句“你告我,法院判我多少我给多少”让这对母子陷入绝望。
“2014年11月,在得知‘南京律师团’可以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之后,沈长娥申请了我们的‘免费一对一’服务。陶晶的情况也因此被我们知悉,上了《有请当事人》节目。”
达彤记得非常清楚,在随后的《有请当事人》节目录制现场,律师团成员律所江苏朗华律师事务所的武孝奎主任在了解沈长娥母子的困境之后,当场承诺:愿意为这家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跟着去现场调查、找警方调取记录、查阅资料、写材料……我们团队跟律师一道四处奔走。”达彤说,在律师的努力下,2015年11月,浦口区人民法院判决:由汽修厂老板滕某、安排陶晶干活的公司及其负责人、高压电线设备的所有权者供电公司等四方,共同承担124万余元的赔偿。
随后,由于滕某的上诉,该案又进入二审程序。最终,在2016年5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滕某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达彤(中)与当事人合影
“按照南京律师团的承诺,这起公益服务,没有收取沈长娥母子一分钱。”在达彤眼中,这只是“南京律师团”成立9年来留下的众多故事之一,却映照出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
“南京律师团”的建立为《有请当事人》这一电视调解栏目提供了有力支撑,栏目组依托平台,有能力为更多参加节目的困难群众提供帮助;而“南京律师团”的影响力也在一起起矛盾纠纷的解决中与日俱增。
“我们对法律服务的形式进行了拓展,实现了电视、微信两个平台的有效融合、互补。”达彤说。
融改路上的“搭桥人”
随着融媒体的加速发展,众多新模式应运而生。
2020年前后,诞生于国外的MCN(俗称网红经纪公司),在国内逐渐壮大。
2020年初,南京广电计划拓展MCN新媒体业务,集团党委决定由达彤负责这一板块的业务。
“刚从‘电视+微信’的融媒实验室里取得了一定成果,立马被调去另一个实验室进行新一轮攻关。但对当下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谁不是时时在求新求变呢?”
达彤再一次拿出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工作态度,带领四位年轻员工开始了创业。在团队的努力下,2020年7月,南京广电MCN事业部正式成立,奇迹畅娱应运而生。
彼时做MCN的广电媒体没有几家,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参考。奇迹畅娱成立之初,达彤感觉自己就像在一片荒漠中。
“好在集团大刀阔斧,给予我们这个部门宽松的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生发于新媒体土壤的MCN模式能被嫁接到传统媒体中来。”
接下来的半年里,集团领导带着达彤和团队去集团各个部门宣讲MCN模式的重要意义,让集团官方IP账号、主持人账号愿意加入到奇迹畅娱的孵化运营中。
达彤时常拿电影《金刚川》来打比喻。在她眼中,奇迹畅娱就像是那支在金刚川上为大部队过河修桥的工兵部队。
“我们把各个平台的内容运营逻辑弄明白了,告诉大家该如何根据平台特点生产内容产品,为大家做模板,找路子。这样的孵化过程如同在搭桥。桥搭好了,后续我们的大部队才能更顺利地度过这条媒体融合的大河。”
努力取得了效果,仅用两年多时间,奇迹畅娱就从业务筹建时“无账号、无团队、无经验”的状态,发展为拥有300多位新媒体内容创作人、超7000万粉丝、账号矩阵多达十多个垂类的媒介MCN。日前,奇迹畅娱同时获得2022年度抖音、快手两大平台的最具影响力媒体MCN机构奖。
丰富的主持人、主播资源,也为融媒体内容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进一步夯实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在2021年4月23日,南京解放72周年那天,我们组织旗下的100名主持人、主播在两小时内同步完成了一场快手平台直播——‘遇见最美南京’。” 达彤介绍,主持人、主播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出发,向用户展示南京解放72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遇见最美南京”活动海报
主持人印莺来到了雨花台区军休二所,听参与渡江战役的离休干部苏群讲述南京解放的故事;地产评论员孙大超在挹江门城楼,领略鼓楼新的天际线;主持人耿谭英子在玄武湖重温儿时记忆,感受绿树萦绕、花花世界;主持人朱琼在1865创意产业园的家居体验中心,体验新时代下家居装饰的变迁……
因这场活动创建的话题,12小时内实现了6个多亿浏览量。
主持人印莺听离休干部苏群讲述南京解放的故事
“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好主流媒体主播这个正能量新媒体传播矩阵,创新传播方式,用更清朗、更阳光、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参与网络内容建设,说好南京故事。”达彤说。
记者|芮天舒 编辑|祁 绩 摄影|周 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