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章琪:越剧舞台绽芳华

2023-07-14 10:41:50


章琪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
“让传统戏曲活得好、活得长,是吾辈情之所系、责之所在。”
——2023年第25期
 
“纵使人生被截断,我的梦想依旧延绵,它会成为一颗远星,点起人们前行的灯盏……”
 
这是现代越剧《丁香》中的桥段,表演者是南京市越剧团演员章琪。
 
她用委婉深情的唱腔结合细腻传神的表演,将牺牲在雨花台的革命烈士白丁香捍卫信仰的决绝展示给台下的观众。
 
在越剧舞台上,她像一团不断燃烧的火,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照亮。
 
 

一生钟爱的事业
 
一大早,换好练功服的章琪准时出现在南京市越剧团的练功厅,开始练基本功。
 
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一年365天,要么是在排练,要么就是在演出。”章琪形容,“一天不练就心慌,浑身难受。”
 
很多演员会将舞台和生活精准地划分,但章琪乐得把自己放在“戏”里——只有把戏刻在心里,才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
 
下班路上开车回家,她要唱上几句;平时做家务的时候,她也要唱上两句;和母亲一起看电视剧,章琪也总是因为不“专心”而屡遭母亲“嫌弃”。
 
“我妈会说我,看剧就看剧,总点评人家演技干吗?”章琪解释,“我总忍不住去揣摩演员的动作表情,体悟演员扮演不同角色表演风格的变化、处理台词的方式,然后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她很早就关注到影视演员张颂文。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张颂文的表演让她由衷赞叹。
 
剧中有一幕戏,需要角色表现出激动的情绪。看到张颂文的脸部肌肉一直在抖,章琪忍不住好奇,对着镜子研究了很久:“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也有很多人好奇地问她:“越剧舞台上一演就是19年,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因为喜欢呗。”她不假思索,“人生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用来工作,你能在这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幸运啊。”


章琪在排练中
 
最初领章琪走上这条路的是爱听越剧的父亲。
 
小时候,父亲带着年幼的她一起听戏,回家路上父女俩咿咿呀呀唱得起劲儿。南京市少年宫招生的时候,父亲就给女儿报了名。此后,章琪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后来又进入南京市越剧团,在越剧道路上愈走愈远。
 
“每次唱戏,我的心都像一艘小船在湖上荡漾,特别过瘾。”一次次从舞台上下来,她觉得自己的情感通过不同的角色和故事得到了释放。“就这样一场戏接着一场戏,你会觉得生活好充实好踏实。”
 
 
一根永远紧绷的弦
 
章琪总觉得自己走得挺“慢”,一直在努力追上别人的步伐。
 
她的心里好像总绷着一根弦,时刻跟自己较劲。
 
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戏时,教室没有空调,冬天冷得“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夏天练功服“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跑去喝绿豆汤解暑,章琪一个人待在屋里练功,常常因为压腿痛得撕心裂肺,却还是咬着牙挺过来。
 
“戏比天大”的理念早早地被她刻进心里。
 
章琪的剧本,标注得密密麻麻,注释比台词还多。戏里不断上演生离死别,她都百分百地投入其中。为一场只有几分钟的古筝演奏戏,她苦学3个月;在舞台上,只要表演需要,她就能狠狠地往道具上撞、往地上跌。
 
进南京市越剧团的第一场戏,章琪在《盗仙草》中饰演白素贞,需要从两米多的台上向下翻跟头。因为用力过猛,在蹬脚转体时,膝盖上的交叉韧带被生生“蹬”断。而她第一反应竟不是疼,而是“后面还有几下要翻,怎么办”。直到武功老师冲到台上,将她抱下来,留下一句叹息,“这孩子把戏看得像命一样。”
 
事后,她在医院缝了23针,还留下了后遗症——睡觉的时候,侧睡时间略长些膝盖就又疼又酸。而回忆起这场戏,她最在意的竟是“没有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后来,越剧《红楼梦》送戏下乡期间,章琪的交叉韧带又断了。乡间的土戏台坑洼不平,每次移动她的膝盖都像针扎一样。


章琪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
 
“剧团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走了角色没人顶,戏还怎么演?”章琪坚持推迟手术时间,把戏演完。
对这个职业、对这个舞台,她始终心怀敬畏。“只要你当一天演员,你就要对得起观众。”
 
 
一张角色百变的面孔
 
在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眼中,这位越剧新秀成长得很快。他大胆选用章琪在现代越剧《丁香》中担任女主演,饰演雨花英烈白丁香。
 
这是章琪出演的第一部现代戏。与古装戏不同,现代戏没那么多的肢体动作,需要演员掌握更多的表演技巧。站在舞台上,她感觉自己手脚都没地方放。
 
团长杨庆锦给她支招:去南京市话剧团学习取经。于是,她和一群演员在兄弟剧团连着“泡”了几个月,合作舞台剧《寻找张爱玲》。
 
在合作过程中,章琪意识到:演戏不能“端”着,要让人物更有生活气息,人物才能立起来。
 
“不能只把戏放在动作上。”章琪开始重新思考,对眼神的运用、唱腔的拿捏、节奏的把握、情感的释放都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她开始大量查阅书籍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背景和人生经历。“你在分析某场戏的时候,就会和书中的片段一下子对上,书里所描述的场景、人物的心理状态与经历在这一刻,突然就呼应起来了。”章琪这样形容。
 
《丁香》演出当天,观众席上叫好声不断。舞台下的杨庆锦一下子放心了,他鼓励章琪参加中国越剧艺术节评选。最终章琪凭借丁香一角获得演艺生涯首个重量级大奖——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
 
生活中的章琪性格直爽、健谈,特别爱笑。与大多数“85后”女生一样,喜欢动漫、玩偶。但在舞台上,她不再是她自己。
 
这张面孔,可以是《红楼梦》中为爱流尽最后一滴泪的林黛玉,可以是《凤凰台》中选择舍小爱择大爱的玉真公主,可以是《桃花扇》中对爱情忠贞、面对家国大义刚毅决绝的李香君,也可以是《八女投江》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某部指导员冷云……


章琪在越剧《桃花扇》饰演李香君
 
此地此身、千人千面,章琪做到了。
 
她的表演里,有中国女性追求浪漫爱情的缱绻柔思,更有中华儿女“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在一路塑造角色的同时,不断成长的她也将“良渚文化杯”全国越剧演唱大赛专业组银奖、国际山东小剧场话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第七届江苏省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最佳表演奖等诸多荣誉一一收入囊中。
 
 
一场传承的接力
 
章琪总说,“让传统戏曲活得好、活得长,是吾辈情之所系、责之所在。”
 
在这件事情上,她最佩服的是自己的老师陶琪。
 
1977年考入南京市越剧团的陶琪是章琪的“前辈”。20世纪80年代末,陶琪在时任南京市越剧团团长商芳臣的推荐下,拜入越剧袁派创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门下。1998年,陶琪名列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实现了南京市属文艺团体梅花奖零的突破。
 
陶琪对章琪说,越剧的未来,责任就在于“吾辈如何做”。
 
生活中,陶琪是“慈母”——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章琪,提醒章琪要按时吃饭,注意营养。
 
表演上,她是位严师——批评起来丝毫不留情面。但她并不给章琪设限,讲戏时总是分析人物动作、表情、眼神、唱词处理背后的情绪和心理。
 
“你的动作可以和我不一样,但是表现的情绪和心理一定要准确。”章琪回忆,“别的老师都是被学生追着请教。陶老师相反,她总是问我,‘你的那场戏要不要我帮你看看?’”
 
为了传承越剧袁派艺术,章琪经常跟随陶琪前往上海越剧院,在袁雪芬曾经教导过陶琪的地方深入学习。


章琪(左)与老师陶琪在排戏中
 
每一场演出,对章琪来说“都像考试一样”。因为陶琪常常不打招呼来抽查,看完演出后,再给她留言,告诉她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有一次,晚上演出结束,陶琪与章琪留在排练厅排练越剧《红楼梦》,结束时,已经过了晚上10点。两个人坐地铁回家,一路上还见缝插针地小声讨论唱腔、身段、节奏。尽管身处晃荡的车厢中,章琪仍然觉得自己好像置身舞台,周围的乘客只是台下的观众,她和老师都在戏里。
 
如今,章琪接过了越剧传承的这根接力棒,她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履行“吾辈”的责任——让越剧触碰更广阔的人群。
 
她带演出进校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年轻人解析经典剧目;她跟随剧团出国演出,用戏剧讲述中国故事……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章琪的演出成了他们和越剧第一次深度接触。“面向年轻的市场、面向年轻的粉丝和观众,我们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培养,然后是引导,第三件重要的事就是等待。”章琪表示,要通过年轻人接受的方式把越剧带到他们面前。
 
入夜,章琪结束了演出,卸下一脸妆容,除去一身行头。但练功厅里仿佛还回荡着她的声音,舞台下似乎还有对她唱戏时漂亮身段念念不忘的戏迷,她心里还有一股子传承越剧文化的底气——让越剧一直在,依旧光彩照人。
 
 
记者|张甜甜  编辑|芮天舒  排版|王   婧
摄影|王   婷  摄像|任瑶琳  剪辑|胡欣玥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