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丹
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的工作要与时俱进。我的愿望是通过理论研究阐释、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能,更好地‘铸魂育人’。”
——2023年第39期
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吴丹说,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我特别喜欢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一个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在吴丹看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教师就像技艺高超的厨师,能让思政教育如盐在肴、化于无形,有机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中。
在金陵科技学院工作近12年,吴丹担任过辅导员,也做过班主任,如今是校党委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科科长。三尺讲台,密织人生经纬;深入师生,纵论理想精神。她是理想信念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者,是理论研究的探索者,是鲜活思政的践行者。胸前党徽熠熠闪耀,她愿引一束光芒,照亮每一个年轻的梦想。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同做菜放盐,贵在一个‘溶’字。想溶得又好又快靠什么?答案还是一个字 ‘真’。要靠真理教育,靠真诚打动,靠真情感染。”吴丹的思绪回到了2012年至2018年,那段时间她在金陵科技学院做辅导员、班主任。
新生报到时,电话响个不停,她耐心地向学生及家长讲解报到事宜,最后嗓子都讲哑了;中午给学生干部开会、找学生谈心谈话;因为来回奔波脚磨破了,仍会一瘸一拐去看望生病学生、寻找未上课学生;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吃饭,与双胞胎儿子也常常碰不到面……
吴丹(前排左三)参加金陵科技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
最忙的时候,吴丹一个学期担任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四个年级学生的辅导员。她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竭尽全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眼中,她不仅是一名辅导员,更是一位知心姐姐。
曾有学生给她发信息:“吴老师,您说怎么排解没有对象的困扰呢?”她幽默地回复道:“去图书馆看书、去跑步锻炼、去参加社团活动……同学,人生不是只有谈恋爱啊,可以尝试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想,你的对象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也有学生跟她讨论“大学生入党的意义是什么”,她稍加思索,用三个“因为”做了回答——因为信仰,事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因为奉献,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奉献和伟大牺牲,要成为一名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
“青年人中之前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为什么会迷茫呢?往往就是方向出了偏差。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人生目标、理想信念和实现路径有问题。”吴丹希望做学生们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用爱心、细心、耐心去陪伴他们,拯救那些曾迷茫的青春。
在吴丹印象中,有位学生进校后天天睡不着觉,非常痛苦。有天晚上他突然在网上问吴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哪里。出于辅导员的职业敏感,吴丹意识到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跟他接触、谈心,最终他敞开了心扉,讲起自己得抑郁症的事情。
第二天下班,吴丹没有回家,她约上那位学生当面聊了两个多小时,耐心地倾听着他的故事,分享着生活中的美好,规划着他的大学生涯,引导他体谅父母的不易,鼓励他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叮嘱他谨遵医嘱吃药锻炼。她还加了学生的微信,经常跟他分享开心的事,安排同宿舍班委关心帮助他,并及时和家长沟通情况。
让吴丹感到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同学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病情也有所好转,后来更成了班里的学习榜样,同学们有不会的问题经常会去请教他。
吴丹的家中有个大箱子,里面都是担任辅导员时学生给她送的贺卡,她时常拿出来翻看。“您像一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没有您无私的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功……”看着贺卡上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学生给予的赞誉让她永远难忘。
做理论研究的探索者
2018年,吴丹来到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科任副科长,2021年任科长。
新工作也是新挑战。吴丹意识到,之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直接面向自己的学生,现在要面向全校师生,需要协助领导统筹做好全校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不仅思维方式要转变,对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理论研究水平要求也更高。
“这些年,我的理论研究的整体思路是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岗位实际,结合思政工作经验、调查研究数据、前人研究成果等,对思政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且有进一步研究空间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相对系统全面深刻的理论研究。”吴丹说。
她曾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苏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开展系统研究,撰写论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策略研究——以江苏某高校为例》。该研究获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2019-2020年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吴丹(右)和同事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研究》。这篇论文获得2019-2020年南京市思政论文三等奖。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三大问题。
以“教什么”为例,吴丹提出,在高校政治教育中,可有效借鉴传统文化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等;在思想教育中,可结合“君子坦荡荡”的博大胸怀、“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等开展教育。
“我的老师、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姚淦铭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老子与百姓生活》,这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吴丹认为,在“谁来教”的问题上,高校除了积极引进具有文史哲专业背景的传统文化专业人才丰富思政教育队伍,还可以邀请国学造诣较高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进校讲座交流等等。
在吴丹看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中,也能历久弥新,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同时也能实现创新性发展。
做鲜活思政的践行者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的工作要与时俱进。我的愿望是通过理论研究阐释、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能,更好地‘铸魂育人’。”吴丹说。
她主持的课题《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研究》于2022年获南京市文化人才培养对象E类项目资助。
吴丹发现,当前学术界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研究文章较多,但研究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却较少,还有很大研究空间。
例如在中国知网,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题检索可检索到2500余篇文章,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题检索,仅检索到30余篇。而以“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题检索,只有10余篇相关文章。其中的3篇文章是通过问卷分析的形式开展研究的,但因为是十年前甚至是二十多年前发表的,时效性不强。
她聚焦“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现状及主要挑战”,精心设计了包含21个题目的调查问卷,通过认识的高校领导和朋友,向江苏、湖北、贵州等省份10余所985/211高校、其他本科高校、专科高校的教职工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81份。
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和研究结果,她在论文《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以政治理论为例》中,从学习认识、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保障四方面提出建议。这篇论文也获得了2022年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这些建议瞄准思政工作新任务,运用新方法,意在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很多都是来自我实际工作的所见所闻。”吴丹近年来协助领导组织全校教工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影片;组织师生观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图片展;组织全校领导干部赴红色李巷开展现场教学,赴陶行知纪念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现场教学;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来校作师德教育专题报告会等,这些形式的思政教育效果很好,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组织师生参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图片展
于是她在论文中提出,在集中学习时,可根据内容选择观看视频、图片展、演出,实地参观,聆听讲座,知识竞答,情景模拟,集中领学,交流研讨等丰富的学习方式,与时俱进,丰富创新,增强学习的多样性、差异性、互动性、实效性,切实激发教职工的学习热情。
在金陵科技学院工作近12年,吴丹获评第四批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市社科系统先进个人、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多次获校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团干部、优秀组织员、优秀党员、优秀通讯员、优秀就业干事、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她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省思政论文三等奖、市思政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在《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等多篇学报发表思政论文6篇;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工作教材1部;主持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8项,参与省级思政课题3项,指导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类)一般项目1项。
关于未来,吴丹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把‘我’变成‘我们’,多探索出一些师生都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让思政工作‘如盐入味’,理论知识‘入脑入心’。”
记者|芮天舒 编辑|祁 绩 排版|王 婧
摄影剪辑|周 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