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王璨:京剧人生 花开璨然

2023-12-29 11:11:24


王璨
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
“学习‘梅派’,传承‘梅派’是我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
——2023年第46期
 
 
冬日的南京,晨雾还未消散,南京市京剧团演员王璨早早来到了排练场。她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梅派”艺术嫡系传承者、掌门人梅葆玖先生在江苏收下的年龄最小的弟子,也是“梅派”第40位弟子。
 
在京剧舞台上,她是《穆桂英挂帅》中英姿飒爽的女将军穆桂英,是《生死恨》中忍辱负重的韩玉娘,是《进京》中敢爱敢恨的清朝格格……
 
凭着中正平和的“梅派”唱腔,她惊艳了台下的众多观众,也唤起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王璨回忆,第一次接触京剧是在小学一年级,学校开了课外兴趣班,邀请南京市京剧团演员王胜儿教孩子们唱京剧。在兴趣班里,她学得比别人快,经常受到王胜儿的表扬。这也让她对这门国粹充满了热情——每天放学路上总是哼着老师教的唱段,回到家中还会用衣架上下比划,模仿耍花枪的动作。
 
王璨小学毕业那年,恰逢江苏省戏剧学校为南京市京剧团委培演员,王胜儿想起了教过的这个小朋友,便推荐她去试试。王璨被戏校老师一眼相中,从此与京剧结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6年学戏时光,王璨没少哭过。“第一次练毯子功就哭了,老师说你可以哭,但绝对不能叫苦。”
 
18岁时,王璨从戏校毕业,进入南京市京剧团。进团之初,她的戏份不多,好不容易上台也就演个丫鬟,连句台词都没有。“当时最常做的事就是拿个小板凳,看前辈老师们排戏练戏,拿本子记录要点。”王璨回忆。
 
“后来不少前辈面临退休,团里需要‘新鲜血液’顶上去,我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锻炼的机会。”王璨开始参与送戏下乡的任务。
 
在送戏下乡的演出中,王璨既能演《狸猫换太子》《穆柯寨》《大破天门阵》这类的经典折子戏,也能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此类的全本大戏。
 
一次次的登台亮相,让王璨的演出水平显著提高,她渐渐成为剧团青年演员中的主力,担当多部戏的主角,并代表南京市京剧团出访德国、瑞士等国,传播京剧艺术。
 

《穆桂英挂帅》定妆照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我身
 
圈内人都知道,京剧唱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选择学习的流派。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璨认识了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正华,接触了“梅派”唱腔,被其清丽舒畅的风格所吸引,一时间不能自拔。
 
“我那段时间翻来覆去看梅兰芳大师的舞台艺术片《贵妃醉酒》。这是一部群星荟萃、强强联手的戏,每个角色都将自己对‘梅派’艺术的热爱付诸戏中,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璨下定决心,要找机会向“梅派”大师学习,首选梅葆玖先生。
 
“当时并不是图师父的名气,只是想学最正宗的梅派。”王璨回忆。
 
2013年8月9日,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京剧全球巡演——“双甲之约”在江苏泰州首演。王璨赶到梅葆玖先生下榻的饭店,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拜见了先生,没想到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梅老师一直笑眯眯,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临别时还主动提出跟我合影。”王璨暗自觉得拜师有望。
 
同年12月4日,在上海的“双甲之约”演出后,王璨再次拜见了梅葆玖先生。梅葆玖先生告诉王璨,他抽空看了她的资料和演出素材,觉得有培养前途,他会认真考虑收她为弟子的事。此后不久,王璨到北京演出,第三次见到梅葆玖先生,这次她收获了一个好消息:经过梅葆玖先生认真考察,同意收她为弟子。
 
2014年2月10日,梅葆玖先生邀请李玉芙、孙毓敏等京剧名家见证,当场宣布收王璨为弟子,并题字:“寒凝梅品格,雪润花精神”。他表示要把王璨培养成江苏“梅派”的优秀传人,勉励她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在舞台上“花开璨然”。


王璨与梅葆玖先生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我身。”正式拜师梅葆玖先生之后,王璨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她深知,身上的责任更重了,面临的任务也更具挑战性,而自己要付出、要探索的还有很多。
 
王璨认真学习各类文学艺术,遇到难题,就向梅葆玖先生请教。“师父只要在北京排大戏,就让我去旁听,并让我录下整个过程。回来后自己对照练习,理解不了的地方,他再亲自指导。”
 
此外,梅葆玖先生为了让王璨提高得更快,引荐她投入同门师妹李玉芙的门下,共同辅导。2015年,王璨参加“梅派”研习班,随李玉芙老师学习“梅派”经典剧目《生死恨》。
 
《生死恨》文戏多、内心戏多,王璨没有那么多生活和情感上的经历,加上李玉芙的要求很严,整本戏一段一段地抠细节,只要稍有毛病,当场指出,不留情面。
 
王璨被训哭了好几回,但她肯吃苦,不怕累,无论是基本功拿顶、下腰、撕腿,还是琢磨人物内心情感,都舍得花时间去练,在排练厅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2016年5月,王璨携《生死恨》在北京市长安大剧院汇报演出,得到了在场诸多京剧名家的肯定,并由央视栏目《空中剧院》录像保留。“直到现在,《生死恨》依然是我学得最扎实的一部戏。”王璨感慨道。
 
2016年,王璨获得江苏省首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新秀奖”金奖;2017年获得“江苏省红梅杯大奖赛”铜奖;2018年获得第二届“京昆艺术紫金奖·优秀表演奖”,并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共同演出整本梅派大剧《凤还巢》。
 
梅葆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强调“准确”和“不走样”,作为“梅派”弟子,王璨也在思考如何将“梅派”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梅派’艺术是经久不衰的,它的唱腔以及表演风格走的是深入人心的路线,雍容华贵,中正平和。学习‘梅派’,传承‘梅派’是我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王璨的眼睛闪闪发光,对未来充满希望。
 
 
国粹展魅力,京剧正青春
 
 
带着京剧界的鼓励与希望,王璨加入了原创京剧《进京》团队。该剧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扶持项目、2023南京市重大文化艺术项目、江苏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
 
在剧中,王璨扮演凤格格。前两场,凤格格化装成男性出入戏园子,舞台上呈现的是位儒雅小生,因此念白、唱腔和表演方式都不同于以往她饰演的旦角。王璨解释,她在舞台上大多使用京白和韵白,《进京》属于新编戏,台词需要更生活化。导演要求多用情绪带动念词,经过反复练习,她逐渐体会到念白的要领,慢慢进入角色。


《进京》剧照
 
“锣鼓铿锵梨园震,肝胆相照紧相随,生死无悔皇城进,破浪重生百川归……”2023年9月15日晚,原创新编京剧《进京》在江苏大剧院首演。
 
上千观众共同“重走”当年京剧千里进京路,致敬百年京剧先贤。
 
观众席除了中老年观众外,不乏年轻面孔。
 
“不只是《进京》,现在来‘看戏’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我时常能见到一些很熟悉的面孔,都是南京市京剧团的‘老粉’了。”王璨虽然一心扑在排戏、提升自己上,但台下粉丝的脸,她都会悄悄记下。
 
“京剧是中国最早的主流流行音乐,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所以我们不仅仅把它当作国宝、国粹供起来,而要将它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继续发扬光大。”回忆起师父梅葆玖的教诲,王璨感觉身上肩负的责任愈发重大。工作之余,她经常到南京各个小学表演,让孩子们能接触到京剧这门高雅的艺术;老门东的“金陵戏坊”舞台上常常看见王璨的身影。
 
看着当下京剧演出越来越火热、年轻观众越来越多,王璨很欣慰。“既然干了这行,就要潜心、踏实,我离成为一个真正的‘角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4年《进京》将开启全国巡演,登上全国京剧艺术节的舞台。伴着排练厅里的胡琴和锣鼓声,王璨继续投入到排练中。她将京剧200年历史的厚重和传承人的底气融入一句句唱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同事们一道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京剧之美。
 
 
记者|胡欣玥  编辑|芮天舒  排版|王   婧
摄影摄像|周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