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夏天:一曲白局 唱尽金陵事

2024-01-26 10:39:30



“探索无止境,传承不停歇。作为一名南京人,我有责任且有使命将白局发扬光大。”
 
数九寒天,夏天早早来到位于钞库街上的秦淮·非遗馆,在舞台上排练原创白局作品《依然宁好》。“秦淮画舫河中荡,白露洲头花灯亮;熙南里、箍桶巷,漫步城南好时光……”在唱词中,他将南京的景点、美食、非遗“一网打尽”。
 
作为南京唯一的方言说唱艺术,南京白局用原汁原味的南京话说唱故事,被称为老南京的“方言仓库”,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唯一的“90后”南京白局市级传承人,夏天已经唱了十六年,用传承和创新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活力。他期待南京白局能被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在时代的浪潮中涌现更多新故事。

 

 
满腔热情迈入“白局门”
 
2008年,夏天通过一档电视节目第一次接触了白局。
 
“低沉悠扬的胡琴,配以酒杯、小碟的打击伴奏,加上词调婉转,音韵流畅的南京话,这就是南京唯一的方言说唱曲艺。”被白局深深吸引的夏天,随即打电话找到电视台要求联系节目中唱白局的“徐老师”,要向她拜师学艺。
 
他口中的“徐老师”大有来头。徐春华老师,南京白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担任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南京白局发音人、电影《金陵十三钗》南京方言指导。
 
几经辗转,夏天见到了徐春华老师。听完夏天的毛遂自荐,徐老师说:“近年来想学白局的年轻人也不算少,但大都学了个‘三拳两脚’‘浮皮潦草’,我看这些人并非真心实意地想要传承白局。你要是想学,可要出自真心,而且要肯在上面下功夫。”
 
徐春华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了夏天心里。他决心一定要努力传承这门技艺,不辜负老师的期待。
 
初学白局时,对于夏天来说有两大难关,一个是方言,另一个是表演。
 
夏天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南京话。但他真正学了白局才发现,老南京话的发音跟自己日常说的并不一样。“是‘扫把’还是‘笤帚’?是‘簸箕’还是‘搓拨’?这些都需要我一点一点去琢磨。”
 
学习表演是最困难的。“一开始就是学打碟子,打不稳就会分心影响表演”,回忆起初学的两三个月,夏天每晚都在练习,“敲得爸妈都烦了”。
 
眼神、表情、动作的呈现,说唱人物的塑造更需要时间去积淀。夏天每周末都去找徐春华老师学习白局,课堂上他琢磨神态动作,用MP3录下老师的唱腔,回家反复听,模仿借鉴。


夏天与老师徐春华
 
夏天的认真劲儿被徐春华老师看在眼里,她常常对别人说,这孩子一教就会,是个好苗子。
 
夏天第一个学会的唱段是《机房苦》,讲述的是过去云锦工人工作的艰辛。第一次登台演出是跟随老师学习白局一年后,演出的地点是在明孝陵博物馆……回忆起这些登台表演的细节,夏天如数家珍。
 
数百年前的织锦工人正是随手拿起身边的酱油碟和筷子,击碟而歌,从机房唱到了广阔的民间天地。“白局传唱的就是南京本土的生活,我觉得作为南京人有传承的使命感。”对于夏天来说,之所以坚持传承白局,正是这种信念推动着自己。
 
夏天后来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戏曲影视文学专业。上大学期间,他在学校组建了白局社团,也是全国大学中第一个将白局艺术引入大学的社团。
 
在社团中,夏天一边教同学们白局说唱,一边在白局中融入潮流音乐元素,配的音乐不仅有传统的琵琶、胡琴,还有吉他和B-box。“当时我们还联合舞蹈社团、唱歌社团,结合不同艺术的特点编排白局表演。”在夏天看来,这些青涩的尝试也为之后白局的融合创新打下了基础。
 
 
知行合一传承“非遗技”
 
2014年,夏天大学毕业,这时的他已成为南京白局区级传承人、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有声语言数据库南京白局发音人,并立志以白局为业,传承这门古老的非遗文化。
 
一年后,正逢徐春华老师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夏天配合整理编纂《我与南京白局一生缘——徐春华白局传承自述》与《徐春华南京白局曲目及南京方言俗语汇编》两部白局传承书籍。
 
“白局从之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小有发展,背后是徐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夏天在整理资料时了解到,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徐春华老师尝试将分散的白局老演员重新组织起来,在家里、社区、文化宫、市总工会等地方开展白局活动,靠着大伙的齐心协力,终于将白局艺术延续了下来。
 
在编纂《徐春华南京白局曲目及南京方言俗语汇编》一书中,夏天将徐春华老师手写收集的散落在民间的唱段以及个人原创唱段,收录进书稿中,其中既有《云锦美》《明城墙》《玄武湖》等反映南京人文美景的作品,也有反映新时代南京社会生活的作品。
 
为期一年时间的编纂,让夏天了解了徐春华老师为传承白局的默默付出,也让他对如何将白局传承下去有了更多思考。他尝试将白局带进中小学课堂,并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白局宣讲及理论研究活动。
 
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要数2017年来学习白局的美国留学生孟迪的一段故事。孟迪来自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对白局十分感兴趣。“跟随我们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白局后,孟迪在南京的舞台上表演了白局。回美国后,她还在联合国大会上唱了我们白局的《鲜花调》。”
 
除了走进学校传播白局,夏天还在寻求更多的演出机会,让更多人了解白局、熟悉白局。


夏天进高校宣讲
 
他曾赴塞舌尔、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岛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参与英国BBC、今日美国、CCTV中文国际频道、江苏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等节目录制;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全国非遗曲艺周、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博览会等活动……抓住每一个让白局发扬光大的机会,让这一地道的南京曲艺焕发光彩。
 
 
守正创新做好“融文章”
 
夏天认为守正创新是所有非遗发展的内核。“非遗不一定只能停留在陈列馆里,就像白局,它有古老的韵味唱腔,但是它唱的内容始终与我们的生活同步,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的生活。”他在曲目上、唱腔上、形式上进行着创新,希望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2015年举行的“南京白局保护十周年”活动中,夏天根据传统白局曲目改编的新唱段《普放花灯》,第一次把Rap融入白局,说唱出了秦淮灯会普天同庆的欢快之景。
 
演出的成功增添了夏天的信心。同年,夏天创作了《金陵游》,同样也是将白局与Rap融合到了一起,用南京话说唱秦淮美景:“白鹭洲清波荡漾,媚香楼琴声悠扬。文德桥上观月亮,桨声灯影游画舫。”
 
新颖的呈现形式,起到了“破圈传播”的效果,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对白局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夏天创新的步子“迈得有些大”,对其作品是否能坚持传统表示忧虑。
 
“好在老师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她说我们先跨出这一步,跨的不对我们再退回来,但这一步一定要跨。”夏天十分感谢徐春华老师对他的支持。白局融合苏州评弹、流行音乐、话剧……此后,夏天又参与创作了许多白局融合创新的创作和演出。
 
“说南京、唱南京,我把南京逛一逛。一枝园到二条巷,三山街到四圣堂。五板桥到六角井,七家湾到八府塘。九华山到十间房,百子亭到千张巷。最后来到丹凤街。”
 
2018年,夏天参与话剧《丹凤街》的演出,并首度加入了南京白局元素,并大量使用了白局音乐,如《大北天》《虞美人》《哭小郎》《散板》《清板》等特色曲牌,以及南京方言念白说唱和金陵吆喝叫卖。
 
“话剧与南京白局的融合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不仅利用白局元素丰富了舞台艺术的表达,同时也将南京本土的非遗文化进行了创新与推广,以话剧艺术为载体让更多观众了解南京白局、感受南京气息。”夏天在剧中的表演,也为该剧增添了不少南京味儿。
 
近两年,夏天也在思考探索,去拓宽白局艺术表演的广度和深度。他打造出品了两部红色题材作品:短篇白局《较量》和白局与评弹《决战黎明前》。
 
《较量》是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荷波为原型,创作的白局短篇说唱。该作品获得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曲艺类)、南京市首届公共文化星辰奖曲艺表演一等奖。
 
评弹作品浩如烟海的内容,让夏天萌生出了要从中学习借鉴的想法。夏天找到了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的朋友,两人共同打造了《决战黎明前》这部作品。这部作品以真实党史为依据,讲述了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策反国民党首都警卫师少将师长,促其率部起义的曲折故事,该作品首次将南京白局与苏州评弹融为一体讲述红色故事。


《决战黎明前》剧照
 
《决战黎明前》社会反响热烈,入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荣获江苏文艺大奖·第六届民间文艺优秀表演奖、第九届江苏文艺大奖·曲艺奖·节目奖,这也是南京白局作为江苏四大曲种首次荣获江苏省曲艺最高奖和群文系统最高奖。
 
在徐春华老师的指导下,夏天带领传承人团队坚持开展南京白局教学、推广、创作、展演等传承工作。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其中甚至包括一些“00后”。与自己当年经历的一样,他给学生上的第一课是打碟子,“基本功要打好”。此外,夏天还鼓励学生多了解传统文化以及流行文化,昆曲、评弹、说唱等。他说:“先守正,再创新,白局的创新还要靠下一代的年轻人。”
 
如今,在夏天及其他白局传承人的努力下,白局成功跨界破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白局并且认可白局,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探索无止境,传承不停歇。作为一名南京人,我有责任且有使命将白局发扬光大。”
 
 
 
文|胡欣玥  编辑|芮天舒
 
排版|王婧  摄影剪辑|周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