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15:31:52
他在报刊发行领域深耕十余年,带领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了覆盖南京全域的发行网络、穿门过户的投递队伍、直达城乡的物流运输体系、高效现代的管理团队。
他带领500多人的发行队伍,通过开展报刊发行、物流配送、电商团购、宣传策划、资源回收等业务,将一个营业收入千万元的“老报企”,转型为如今营业收入6000多万元、利润近300万元的现代企业。
他就是南京报兴达报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报兴达公司”)总经理徐涛。
来报兴达公司工作前,徐涛在南京日报社做了10年记者。他坦言,从新闻宣传走向企业经营,不仅意味着个人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身上的责任重大了——要带领团队实现公司营收与利润增长、员工收入与获得感提高。
报兴达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南京日报》的发行,此前年营业收入一直在千万余元徘徊;发行团队年龄层次偏大,收入不高。在学习了其他城市发行公司的先进经验后,徐涛觉得,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老报企”已处于改革转型的节骨眼上。
“经过管理层集体讨论,公司确定了‘做好主业,做强副业’的转型目标,在完成发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业务。”徐涛回忆。
“物流配送与报纸发行有相通的地方,我们觉得试一试。大伙拿着电话黄页,一家一家拨打潜在合作伙伴的电话,最终得到江苏一家物流企业的回应,达成了合作。”
徐涛记得很清楚,距离2014年春节只有不到10天的时候,在发行站点建邺站成功配送了第一单。随后,珠江路、迈皋桥、浦口、江浦、大厂、高淳、板桥、夫子庙……先后有多个发行站点参与到配送业务中来。
在此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先后与八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逐渐摸清了报业发行公司转型做配送的两条道路:第一条路,就是向物流企业输出劳动力,即承担外包服务;第二条路,是自建物流体系,从仓储、运输到配送,全流程参与。
最终报兴达公司踏上了第二条路。“管理层都认为,外包模式固然轻松,但一家没有核心资源、不能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企业,会变成任人调遣的‘包工头’,最终难免受制于人。”在他看来,选择的这条路非常坎坷,但即使跌爬也要坚持前行。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报兴达公司全流程配送服务体系得以建成,不仅能在南京全域承接快递业务,还可以提供仓储、运维、配送、收款等物流全流程解决方案。“不管配送‘精神食粮’还是实体货物,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发展。”
“报兴达公司拥有19个发行站点,500多名员工,每天20多班次直达报车,建立了覆盖南京全域的报刊发行和物流配送网络。”徐涛介绍,“我们的报车北可至六合竹镇、南可至高淳固城,途经许多美丽乡村。而我们的报车满载下乡,空车回城,为什么不做农产品进城业务?”
他迅速成立团队,与多个美丽乡村的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将优质农产品装车,通过自建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让市民吃上了本地优质农产品,也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同时,报兴达公司针对单位节日福利发放的痛点,破解 “幸福的烦恼”。
“以往过节发福利,单位分发费时费力,员工扛回家不方便。我们提供代采代销代配服务,一站式解决单位从采买到发放福利的诸多不便问题,让货品直接配送到职工家中。”徐涛解释。
此外,他发挥团队人才优势,使报兴达公司不仅能够“送货”,还能“办会”。徐涛介绍,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策划执行团队,近年来承办了南京市商务局主办的“诚信兴商”宣传活动、南京市老龄委及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夕阳红歌会”、江苏省流行音乐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我们还践行报企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回收业务。”徐涛说,报兴达公司目前已经与南京多家印刷厂、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可上门回收旧报刊杂志,促进可再生资源再利用。
“这是一群习惯于在大多数人起床前就开始工作的人,这是一群热爱在晨光中探访南京大街小巷的人。20多年来,在这样一家专注于报刊发行业务的公司里,每一位员工,都在自己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这是宣传片《报兴达十二时辰》中的一个片段,却让徐涛如数家珍。
“我们的分发工每天凌晨2点就已经开始工作,负责分报纸、打包等;驾驶员3点开着报车出发,驶往各个站点;5点站长开晨会布置任务,半小时后投递员开始派送,将一份份报纸送到订户手中……”在徐涛看来,不同岗位上每个员工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用视频的形式讲述他们的故事,更能让大家认识这份工作的意义。
经过团队策划,一部部反映“送报人”工作的宣传片相继亮相。“通过宣传片的形式润物细无声般地宣贯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创新。它不仅让员工明白企业在做什么,更激励每个人对标身边榜样提升进步,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自己。”徐涛介绍,“我们现在是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人数最多的企业之一,500多人的队伍,如果上下一心,就能拧成一股绳,变成‘500强’。”
在业务转型、文化润泽的影响下,2020年,公司顺利完成改制任务,成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报为基业,企兴人达”,在徐涛看来,作为管理者奋斗的意义是要让每个员工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通过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温暖更多人。就像公司内广为传唱的歌曲《平凡的人》中唱的那样:“每个平凡的人,都该被铭记心中,推开门的每个笑容,让彼此都感动”。
文|芮天舒 编辑|祁绩
排版|祁绩 审核|顾军
摄影剪辑|周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
文|芮天舒 编辑|祁绩
排版|祁绩 摄影剪辑|周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