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电影《何处生长》在全国上映。该片由南京纳亚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执行董事周皓天担任出品人。
“我期待这一天,等了足足6年。”周皓天说。
在寻常人看来,拍电影是一件特别具有“文艺范儿”的工作。殊不知,从选剧本到申报立项,从找投资方到物色演员,从勘景到拍摄,从剪辑到宣发……一部电影的诞生,整个过程如同十月怀胎,但周皓天从未想过放弃。
“正如《何处生长》里所说,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能选择的是要为自己活一次。”他坦言,只有在电影里行走,内心才有人生的归属感。
周皓天生长在一个对影视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家庭里。父亲曾想培养他做演员,但他的兴趣点最终定格在了幕后的界面。
“如果说导演是一部电影的内容创作核心,决定一部作品的上限,那出品人和制片人的角色便是为电影保驾护航,保证一部作品的基础下限。”在他看来,从前期挑选项目、寻找投资、调配资源,到维护剧组正常运营,保证拍摄顺利进行,再到后期监督电影合成制作,推动电影上映,制片人在其中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职责。
2016年,青年电影人王飞飞导演的文艺电影《何日君再来》在南京开拍,周皓天担任该片执行制片人。“这是一部‘南京制造’的文艺电影。立项在南京,很多画面在南京取景,电影里有一部分对话用的是南京话。”周皓天介绍。
在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也就是大众所熟知的“龙标”后,周皓天带着《何日君再来》,在西班牙第6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会场进行了全球首映,成为该届电影节“新导演竞赛”单元入围的唯一中国内地作品。
周皓天记得,在《何日君再来》首映结束后的主创与观众交流环节,很多观众都表示对电影里的南京很感兴趣。“电影中有不少夜游秦淮的画面,他们觉得太美了,一直问我们是在哪里拍摄的。我们告诉他们,是在南京拍的。”
之后,周皓天还担任过电影《之子于归》的制片人。这同样是一部充满南京元素的文艺电影,南京长江大桥、燕子矶、“总统府”景区、新街口、草场门大桥等城市地标在片中都有出现。南京诸多学者在片中进行本色客串……在他看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凸显南京这座城市浓厚的文艺气质,而且还能让更多人通过文艺电影了解南京、爱上南京。
《何日君再来》《之子于归》在国内外影展收获了不俗的成绩,也吊高了周皓天制作文艺电影的胃口。2018年,他看上了青年导演龙凌云的项目《何处生长》,决定担任该片的出品人。这意味着他将深入介入项目管理、主导项目走向。
为何选择这一项目?在周皓天看来,《何处生长》的故事涉及中国“80后”“90后”的个人成长和家庭结构的情感交织,并与时代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更容易获得当下年轻人的共情。
在周皓天和团队的努力下,2019年,《何处生长》入围“青葱计划”,并最终进入“青葱五强”。作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青年电影人扶持平台,“青葱计划”不仅为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还让项目得到了业内顶尖主创的加入。
周皓天和剧组成员踌躇满志,等着2020年春节过完后就开机。谁知年还没过完,电影行业连同着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全都变了一番模样。
“外部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文艺电影梦并不应该因此结束。”经过短暂的迷茫后,周皓天与导演、制片人进行了一次电话会议,决定迎难而上。他们共同挑起“重担”,找剧组成员一个个做工作,促成大伙达成共识:哪怕是降低预算,缩减制作规模,也要开拍。最终,2020年11月《何处生长》在成都开机。
追逐梦想的路上充满荆棘,光鲜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为了开源节流,周皓天退租了北京的房子,回到家乡南京,为公司拓展新的业务。他涉足微电影、宣传片制作以及教育文旅项目企划运营,去支撑这部电影后续制作上的支出。
拍摄杀青后,周皓天和团队投入到紧张的后期制作中,一年半后正式成片。影片登陆国内外多个电影节展,屡获殊荣,众多影视界专家也为其点赞。
在今年9月1日的《何处生长》南京观影现场,江苏省影协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郭晓伟表示,这部电影用90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主题深刻的故事,观照了历史和现实,彰显了一批青年电影人的探索精神、艺术潜力和坚韧意志。
从剧本雏形到全国上映,作为出品人的周皓天见证了《何处生长》的“生长”过程,也“生长”出对文艺电影的更多思考。
“虽然文艺电影在票房上无法和商业电影相提并论,但它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方面一直推动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我想继续在文艺电影这条路上走下去,打造更多优质作品,让更多南京观众能喜欢上文艺电影。”周皓天说。
随着电影的正式上映,周皓天也投入到下一部电影作品的前期孵化工作中。他透露这部作品的题材将和“少儿成长”相关,而“少儿”也是他这些年重点聚焦的方向之一。
在周皓天看来,很多孩子都需要通过“表演”去打开认知世界的那扇门。他近年来一直期望能打造一个“少儿戏剧体验平台”,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经典剧目,通过角色扮演、台词诵读等形式,深入理解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并在表演中提升自我认知、锻炼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022年,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周皓天来到南京夫子庙小学,做起了戏剧社团的“特约表演教师”。他依托这些年在电影行业取得的经验,让戏剧艺术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
“我的这门课通过各种游戏体验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周皓天介绍,第一节课上他就让每位孩子塑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再通过学习到的知识,一点点丰满这个形象。
“我记得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第一堂课她悄悄告诉我想做一只小猫咪,我鼓励她可以通过‘喵喵叫’的方式和我沟通,后来她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小猫的习性,一步步丰富各种表达方式,还融入了喜欢的公主形象,一学期结束后班上多了一个自信的‘猫咪公主’。另一个男孩要扮演侠客,于是我们一见面就会以侠客的礼仪打招呼。”在这个过程中,周皓天看到了孩子们对戏剧艺术的浓厚兴趣,也看到了他们全方位的成长与进步。
眼下,他正在不断调整构想,期待能与业内人士合作,将“少儿戏剧体验平台”尽快落地。
在电影行业深耕近十年,周皓天觉得自己其实比大多数人都要幸运,他给自己谋划了一条发展道路,并且这一路上都有众多亲朋好友鼎力相助。“沿途怡人风景也好,坎坷泥泞也罢,都是路途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热爱就是我油箱里最优质的燃料,让我可以继续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直到下一个目的地。”
图片
文|芮天舒 编辑|祁绩
排版|祁绩 摄影剪辑|周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