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梧桐 > 最新资讯

十竹斋:四百年老字号的守正创新之路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穿越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十竹斋,这个承载着四百年艺术传承与文化底蕴的老字号,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今年2月1日,对于十竹斋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荣耀时刻。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五部门联合公布了《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十竹斋作为江苏唯一文化类企业位列其中,自此,正式成为“中华老字号”的一员。

  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十竹斋四百年艺术传承与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肯定。

 




01. 艺术传承与坚守
 

  明万历年间,著名的书画篆刻家胡正言先生定居在南京鸡笼山麓,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十竹斋”,在此篆刻、制笺、出版,并以《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书画谱》名扬四海。其独特的“饾版”“拱花”非遗技艺,不仅影响了东南亚艺术,更对西方印象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岁月流转,十竹斋这一古老品牌并未被遗忘,反而迎来了新的生机。2013年,“十竹斋”划归于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南京文投集团”),开启了全产业链布局和品牌复兴之路。
 



       2016年,在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文投集团的领导下,“十竹斋”迈出了勇敢的一步,着手启动《十竹斋笺谱》重刊项目。为了能使覆刻的《十竹斋笺谱》以原版面貌再现世人眼中,重刊工程以国家图书馆馆藏郑振铎捐赠的明代初刻板为底本,采用中国传统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先后聘请了数十位境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组建了专业的工作队伍,从画稿到刻工,每一道工序都无比严谨。
 


 

  2019年,这部被誉为“巅峰之作”的笺谱终于在全球首次完整重现了明代风貌。重刊后的《十竹斋笺谱》不仅被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国家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珍藏,更成为了连接古今、传承文脉的重要纽带。
 

  而在此过程中,“十竹斋艺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十竹斋”)也应运而生,它不仅继承了“十竹斋”的历史文脉,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探索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十竹斋艺术集团’的负责人,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见证这一古老品牌的复兴与创新,我们致力于让“十竹斋”焕发新的生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十竹斋独特的艺术魅力。”十竹斋艺术集团总经理董盛说。
 


02. 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随着十竹斋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深耕与拓展,其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价值日益凸显,这为十竹斋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2020年3月25日,十竹斋毅然踏上了进军线上市场的征途,其线上首拍活动在这一天正式拉开帷幕。
 

  直播间里,灯光璀璨,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在镜头前熠熠生辉,它们跨越千山万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藏家们竞相出价。从色泽艳丽的“白玉留皮扳指”到包浆厚重的“玉雕螭龙纹剑璏”,每一件拍品都不仅仅是物质的展现,更是十竹斋对艺术品质不懈追求的象征。
 


 

  据统计,自线上平台启动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十竹斋就累计服务了超过300万人次,线上总成交额更是突破了4500万元大关,这无疑是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
 


 

  如今,十竹斋已在线上市场深耕细作,拥有了近10个线上直播间,全面覆盖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流量平台。年上线拍品数量超过10000件,直播时长更是达4000小时,服务人次也攀升至500万以上,线上总成交额已超1.85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十竹斋不仅仅将拍卖业务延伸至线上,还进一步打造了一套集云征集、云预展、云拍卖、云直播于一体的云端艺术服务体系。这一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了传统拍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更让艺术品的传播和交易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为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新的标杆。
 


 


 


03. 拥抱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变革的道路上,十竹斋不仅在线上拍卖与云端服务领域稳步前行,更持续拓展,勇于探索数字化应用的更广阔天地。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指明了发展方向。为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十竹斋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2023年,《十竹斋笺谱》数字重生版发行。这一创举不仅将全册珍贵的283幅画面以数字化形式重现于世,更是打破了原作数量有限的瓶颈,让这部艺术瑰宝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广大民众。
 

  观众可以通过VR等前沿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饾版”“拱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只需轻轻挥动手指,便能发挥自己的创意,重新组合《十竹斋笺谱》中的元素,亲自创作独一无二的数字化作品。
 

  与此同时,十竹斋还建成了南京首个文化元宇宙主题体验中心——“元启·金陵”数字文化客厅。这个集产业共建、数字艺术展览、数字文化整体解决方案创新成果展示中心、青少年科普体验基地于一体的新型数字文化体验空间,不仅展示了十竹斋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新成果,更为南京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元启·金陵”数字文化客厅内,你可以体验到各种前沿的数字艺术展览。其中,《寻迹之山海经》数字光影展便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亮点。借助数字文化客厅的技术力量,这部神秘、奇幻的古代奇书被以更加立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光影的交错和互动体验,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之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数字技术的神奇。
 


 



       “我们借助数字文化客厅,开展一些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光影展,为的就是能够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有趣、更立体、更生动的走进青少年群体、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董盛说。
 


04. 业态融合新探索
 

  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分化,促使“业态融合”成为了文化艺术领域创新前行的关键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十竹斋主动布局,致力于构建更多元、开放且具有高度互动性的艺术体验平台。
 

  在刚刚结束的NAFI2024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NAFI艺博会”)上,两大主题展区“NAFI·FOCUS | 画廊聚焦”和“UNI-NAFI·Nanjinger | 在南京”携手近40家国内外顶级画廊、艺术家个人项目、独立艺术品牌,带来百余件精彩作品首次亮相南京。
 


 

  自2019年起,由十竹斋承办的首届NAFI艺博会,便让全球顶级艺术在古韵金陵崭露头角。如今,已是它走过的第五个年头。
 

  谈及NAFI艺博会的宗旨,董盛自豪地说“自艺博会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持‘守住品质、惠及百姓、赋能城市’的宗旨,致力于推动南京本土当代艺术的发展,打造全球与在地性并重的艺术交流平台。五年来,NAFI在不断成长,十竹斋也在不断成长。”
 


 

  “NAFI艺博会”的成功塑造,不仅提升了十竹斋的品牌影响力,更为其探索业态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2021年,十竹斋策划推出了“十竹斋艺术季”,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该艺术季囊括了展览、沙龙、拍卖、慈善、直播等艺术活动,真正架起了艺术收藏、学术界、社会公众对话交流的桥梁。十竹斋以南京为起点,北上京津冀、南下粤港澳,大步迈开全国市场的坚实步伐。首届“十竹斋艺术季”历时3个月,横跨11座城市,举办线上线下共计41场活动,总成交额破6亿,累计曝光量超6200万次。
 


 

  董盛表示:“业态多元化、业务专业化、品牌IP化,才能真正推动艺术生活化。”
 

  在“十竹斋艺术季”期间,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珍贵的艺术品展览,还可以参与到各种互动体验活动中去。比如,在拓片游戏中,观众可以亲手体验拓片制作的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直播拍卖周中,观众则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参与到艺术品的拍卖,享受便捷的交易体验。
 


 



       近期,十竹斋还联合玄武区梅花香非遗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青年新锐艺术家等,结合《十竹斋笺谱》博古、文佩等系列笺画,推出了“甪端”“繁花”等系列生活美学产品,包括礼盒、折扇、丝巾、茶器等种类。这些产品一经推出,深受大众喜爱。通过这些产品,大家不仅能够将艺术带入生活,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
 

  在业态融合的浪潮中,十竹斋化身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两端,更以其独特的创新力和执行力,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十竹斋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艺术氛围,更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未来,十竹斋将继续发挥中华老字号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百年老字号复兴示范,在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上展现出四百年老字号的新作为、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