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市集:匠心手作,点亮城市文化新篇章
提起“箩筐文化”,多数人会觉得陌生,它的全称是“南京市玄武区箩筐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箩筐文化’)”,是一个专注于手作文化的交流、推广的创意平台。而被大众所熟知的“萝卜市集”正是它的子品牌。
创立于2008年的萝卜市集作为国内创意市集的“先行者”,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从最初一个依靠民间小团体运营的小众市集,到后来逐渐形成有规模的、成体系的创意展会市集,再到如今成为南京本土市集的一个“品牌符号”,萝卜市集经历了“从0到1”“从1.0到2.0”,再到“市集3.0”的转型升级。
“创意市集”的概念最早诞生于英国。被引入国内后虽然很快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发端,并迅速蔓延到许多二三线城市,但由于当时的国内还缺乏“创意土壤”而成为空中楼阁,被局限在大城市那些对设计、时尚敏感的极少数群体中。
2008年,当时还就职于南京某广告公司的萝卜市集创始人张玮玮(以下简称“张玮玮”),以摊主的身份参加了一次I-MART创意市集活动,也正是在这次市集中受到了鼓励,让他产生了“出售你的想法给喜欢的人”这个灵感。
于是张玮玮开始着手做自己的市集,他给自己的市集取名为“萝卜市集”。“因为在南京,萝卜被大众所熟知。南京作为一个南北融合的城市,既有北方的爽快豪迈,也有南方的温婉细腻。对于我来说,‘萝卜’本身代表了一些创作人的性格,憨厚、耿直。”张玮玮说。
2008年12月6日,张玮玮在南京月牙湖畔的创意东八区举办了首次萝卜市集活动。在当时,他几乎找不到国内可供借鉴的做法,起步阶段只能边做边摸索。所以首次萝卜市集征集了一些原创物件和二手旧物售卖,结合南京本土青年创作者的独立影像作品进行展览。虽然市集规模不大,影响也有限,但毕竟跨出了第一步。
创立之初的萝卜市集多采用合作的方式——由主办方提供场地、活动主题,萝卜市集负责承担其中的市集摊位招募组织,或全权承担整个活动的策划流程、活动布展等内容。
由于这种市集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萝卜团队的策展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受到商业市场的欢迎。实体店或机构为组织节庆、小型展览或VIP回馈等活动与萝卜市集的合作也逐年增多。
2013年,萝卜市集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主体——箩筐文化,并且将原先设定的“为南京创意先锋人群建立一个长期的交换和展卖创意商品的互动平台”的理念,调整为“以创意市集为载体,专注原创手工”。这是萝卜市集将“创意市集”引入南京后为适应市场环境做的一次调整。
“‘箩筐’在最早以前指的就是用手编织的东西,它可以装很多萝卜。‘萝卜市集’只是其中一个萝卜,未来它还会装很多很多。”张玮玮说。
自箩筐文化成立以来,伴随着生活美学的风潮逐渐席卷城市,一些都市消费者在闲暇之余为自己预约一场手作课,以消解平日工作的紧张或疲惫似乎成为一种潮流。
但对于萝卜市集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活动,它反映的更是一种“市井”。“我们在想,怎么样将手作融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让它成为一种热爱生活、充实身心、消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张玮玮表示。
彼时,在倡导文化兴盛与社区环境提升的潮流中,南京的部分基层社区也正主动寻找并实施创新的途径与策略。而萝卜市集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体验”等特征也被他们所留意与捕捉。
2015年,梅园新村街道团工委与萝卜团队联系,于4月首次合作发起“为生活造——梅园生活2015春季”活动,将展览、手作体验和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这是萝卜市集“探索市集的更多可能性”所迈出的第一步。
经过几年的实践,萝卜市集已与梅园新村社区举办活动十几个场次,不仅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时间有时也会持续一周以上,这给了萝卜团队更大的自主策划空间。每次活动他们会招募适合主题的手艺人参加,并围绕居民二手物置换、环保宣传、节庆民俗活动等内容拓展“社区市集”这一新形式。“与主动参与手作工坊的都市消费人群不同,‘社区市集’更多的是面向普通社区居民,使原本文艺、小众的创意市集更加接地气了。”张玮玮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开始,萝卜团队在各种手作活动实践中慢慢梳理出围绕二十四节气与节庆系列的“手作时间轴”,形成“节气与手艺的相遇”的系列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气设有沐兰汤、做驱虫香囊、鸭蛋络、五彩缕等节日科普特色活动,以此拉近邻里关系。
2019年前后,由于国家层面对于“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业态的扶持,使得“后备箱市集”作为地摊经济的升级版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社交平台上,诸如北京斯普瑞斯奥莱、南京五马渡、西安浐灞等地的后备箱市集甚至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市集在全国范围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市集越多,就应该越精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被大众记住。”张玮玮说。
2019年11月,借鉴北京设计周和上海手造节以及其他城市相关的展览,以“手动于心,心动全城”为主题,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成功举办了首届“南京手造节”,这是萝卜团队第一次参与策划的大规模创意市集。
展会现场划分为多个特色展区,包括国际手造馆、非遗展示区、手作创意市集等。现场人声鼎沸,各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在非遗展区,老艺人现场织云锦、雕金箔;国际手造馆,各国文化特色汇聚,色彩斑斓。手作创意市集,年轻创作者展示着他们的独特设计,从皮具到编织,从首饰到纸艺,应有尽有。观众穿梭其间,或驻足欣赏,或体验制作,欢声笑语不断。
此次手造节除了集结国家级、省级非遗大师的云锦、苏绣、金箔、金陵纸鸢、绒花、剪纸等代表本土特色的非遗作品及传统手工艺以及丰富多彩的现代手工艺之外,还同时举办了手作论坛、手作体验工坊、乐队演出等活动。
据了解,此次手造节最终招募了91家摊主参展,吸引了4万余人前来观展和体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活动。不仅整合了几乎所有的南京本土手工艺相关资源,也就此真正确立了萝卜市集在南京的品牌影响力。
此后的“手造巡游”活动也以此次手造节为蓝本,每年两次,一次比一次成熟,南京手造的光芒就此被点亮,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也超出了南京地区。
萝卜市集像一块磁铁,逐渐吸引了周围越来越多的零散的手艺人、独立设计师、爱好者和社区居民;同时,也以手作的丰富性、参与性特征以及策展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组织与机构的合作。它以合作者和中介者的身份在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也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本土化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