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梧桐 > 最新资讯

百音声学:科技赋能,打造卓越声音体验


 


 

  近年来,“沉浸式”的各类体验在文旅市场中如火如荼,“声学”技术的应用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京百音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音声学”),作为国内声学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从高端音响设备的精心雕琢,到智能音频系统的创新设计,再到建筑声学方案的匠心独运……始终承载着对音频领域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情,更肩负着通过创新技术推动行业变革的崇高使命。
 


 


01. 深耕技术
      做文旅项目的“幕后英雄”
 

  成立之初的百音声学并没有自己的产品,而是通过集成整合其他公司的产品,配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其转化为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不过,在2012年,百音声学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为南京博物院数字馆的建设提供声学产品和技术支持。自此,百音声学开始走向了“自主研发产品”的道路。
 


 

  彼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网络和多媒体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对于互动性和趣味性的需求,于是,南京博物院率先尝试打造“数字展馆”
 

  为了满足数字馆空间特殊性的需求,百音声学为其定制开发了Avyvy扬声器(Avyvy扬声器为百音声学自有品牌的音响),这些扬声器具有独特的技术参数和规格,能够确保声音在不同区域内的清晰度和逼真度,巧妙地实现了“移步换声”的沉浸式体验,当参观者走到不同的展区时,系统会根据其位置信息自动调整声音场景,这在当时的国内无疑是新鲜的存在。
 


 


 

       “传统的扬声器可能只是注重外表的美观,比如设计成大箱子的形状,但在我们的项目中,你或许看不到明显的扬声器设备,然而声音却无处不在。当时大家做音响项目,通常会选择进口或国产品牌进行展示。但我们注重的是声音体验,而非单纯销售产品或品牌。”百音声学创始人孙大钊说。
 


 

  也是凭借该数字馆,南京博物院被评为“2014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百音声学作为文旅项目应用的“幕后英雄”,也由此崭露头角。
 


 

  2016年,第二届南京森林音乐会在南京中山陵景区音乐台举行,而彩排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次小插曲。
 


 

  由于古典音乐演出对音质的要求格外严格,扩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尤为复杂,所以演出大多是在室内举行。当演出移至室外环境时,则需面对风声、虫鸣、鸟叫等多种自然噪音的挑战。
 

  当时,世界著名指挥家詹姆斯·贾德(James Judd)携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出演《森林的交响》,在彩排时,他对在南京森林音乐会这样的室外场地举办古典音乐演出表示质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音乐的纯净度和传递效果是不可能的。然而,当他初次彩排后,却对现场声音的呈现感到极为兴奋和不可思议。
 


 


 

  “这背后蕴含了极高的技术含量。为了确保音乐会的音质,我们的技术团队对每一支乐器的声音都进行了精确的识别和调控。我们要求乐器声音的声压级差值不能超过一个特定的比例,即全场覆盖范围内的声压级正负差值不能超过1.5个dB(分贝,用于度量声音强度的单位。),这比会议室国家标准的4个dB还要严格得多。”孙大钊介绍。
 


 

  百音声学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地克服了室外环境的种种挑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音质卓越的森林音乐盛会。
 


02. 勇于尝试
   解决国内声学技术瓶颈
 

  通过在这些文旅项目中不断积累经验,百音声学在技术层面持续更新进步。这些实践不仅锤炼了其专业能力,更为百音声学后续应对更为复杂的声学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使其能够一跃解决国内声学技术的瓶颈问题。
 

  2018年,南京江宁的南师附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们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在学校内建设了两个气膜馆(一种通过气压支撑的建筑结构,因节能环保、可迁移、可拆卸等优势,在教育、文旅、体育运动等方面广泛应用。‌‌)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由于气膜馆的弧形结构,导致声音在馆内产生严重聚焦,形成类似火车站般的嘈杂背景噪音,这些噪音严重影响了孩子们在馆内的体育活动和课程。
 

  据了解,在声学领域,这种噪音问题被称为“混响时间过长”。对于体育场馆等公共空间而言,标准的混响时间应控制在2秒左右,以确保声音能够清晰、准确地传播。然而,南师附中的气膜馆混响时间却远远超出了这一标准,达到了惊人的6.5秒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师附中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专家。最终,他们找到了百音声学。“我们深知这个项目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气膜馆声学改善项目。”孙大钊说。

       但正是这样的挑战激发了百音声学团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气膜馆的声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专业的声学设计和施工,成功地改善了气膜馆的声学环境,使其混响时间达到了标准范围。”孙大钊说。
 


 

  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江宁南师附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安静的体育活动空间,也让百音声学成为国内这一领域首个“吃螃蟹的人”,解决了多年以来没有被解决的问题。
 


 

  随后,在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上,也有类似的项目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百音声学通过此次经验的积累,已经变得“轻车熟路”。
 

  “在扬州的项目中,我们进一步融入了更多新技术,并且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气膜馆建声电声一体化解决方案’,攻破了国际气膜领域声学问题的核心难点,成为国内首家能够解决气膜建声问题的公司,且拥有全部相关专利。”孙大钊说。
 

  最终,百音声学技术团队仅用了3周时间,便完成了烟花三月气膜馆的建声改造、安装及调试等全部工作。改造后的场馆,混响时间由原来的5秒多降低至2秒以内,被业内评价为“历届开幕式中听感最好的一次”,该项目还入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
 


 


03. 拓宽市场
   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

 

  气膜馆建声电声一体化结局方案的出炉,无疑给了百音声学极大地信心和鼓舞,同时确定了其在国内行业的领军地位。但百音声学并未止步于此。
 

  近年来,邮轮出海观光旅行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休闲方式。邮轮作为一座漂浮在海上的“移动宫殿”,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美食享受,同时搭载了丰富多样的娱乐系统(也称“LES系统”),如剧院、电影院、多功能厅等,供游客们休闲使用。
 


 

  但由于邮轮长时间出海航行,所处的海洋环境相对恶劣,盐雾、潮湿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对LES系统中娱乐设备的材料产生腐蚀和老化作用。同时,国内邮轮建造起步比较晚,相关配套和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因此国内邮轮不得不依赖国外的产品。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技术创新和发展。
 


 

       “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努力突破和更换相关技术。我们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孙大钊说。
 



       2020年,由深圳招商蛇口与招商邮轮联合打造的中国首艘综合性滨江滨海游船“大湾区一号”,作为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献礼的高端游船,在蛇口邮轮母港正式投入运营。
 

  百音声学通过竞标承接了“大湾区一号”邮轮上整体交互式多媒体娱乐系统,包含沉浸式体验展厅及其他各空间的娱乐及交互系统。
 

  为了帮助邮轮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百音声学为其提供了配套音视频技术,在邮轮的视听、交互体验上提供了系统的、集成的技术与服务。将多功能剧院、背景音乐、模拟驾驶等娱乐设施做得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给游客带来极致奢华与享受的数字艺术体验。其音视频及交互体验效果得到了船厂和客户的一致好评。
 

  2021年,豪华双体客船“大湾区二号”邮轮于6月10日在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成功交付。
 


 

  在“大湾区一号”邮轮的基础上,百音声学完成多项升级,在中庭、商店、剧院、豪华餐厅、甲板观光游览区等休闲娱乐场所更加注重声、光、电、影、音、网的细节处理。
 

  拥有了“大湾区一号”高盐度、高湿度、高振度环境的实践经验,“大湾区二号”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完成设备运营稳定性调试,同时配合“大湾区二号”更加注重艺术性和感受性的要求,百音声学团队更是在邮轮的视听、交互体验上提供了精良的工艺和定制设计开发,实现“超低噪音标准”,力求为乘客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和科技感。
 


 

  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产品、先进的声学人工智能科技和展览展陈丰富经验,百音声学成功打破该行业市场的多项技术壁垒,突破了欧美企业在这一细分市场领域的垄断。
 

  2021年,百音声学获得了“大湾区二号”邮轮项目的“优秀供应商奖”
 


 


04. 创新理念
   让体育赛事吸引全球目光
 

  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其宏大的规模、精彩的赛事和完美的声光电效果,成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中,提供声学技术支撑的正是百音声学。
 

  在冬奥会筹备之初,场馆的声学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冰面场馆因其特殊的光滑表面和强反射特性,使得声音在其中的传播变得异常复杂。对运动员的比赛体验和观众的观赛感受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既要保证运动员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同时又要控制环境的反射,难度颇大。
  


 

  “我们先是深入分析了冰面场馆的声学特性,并结合多年的声学技术积累,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声音传播与光的传播进行类比’的理念。通过这一理念,成功设计出了特殊角度的扬声器,这些扬声器能够将声音精准地投射到运动员所在区域,同时避免了声音在场馆内的过度反射。”孙大钊说。
 


 



       这一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声音清晰度的问题,并极大提升了场馆的音效体验,百音声学还在此基础上将10项声学专利技术应用于冬奥会赛场赛事中。
 

  在冬奥会期间,无论是短道速滑的激烈对抗,还是花样滑冰的优雅表演,都因为百音声学提供的声学技术保障而更加完美,并得到了国际奥组委给予的高度认可。
 

  从做文旅场景的“幕后英雄”,到攻破国际气膜领域声学问题的核心难点,再到解决国内邮轮娱乐系统的“卡脖子”问题,以及为国际体育赛事提供声学技术支撑,百音声学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每一次挑战都激发了团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每一次突破都巩固了其在声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百音声学将继续以创新技术为引领,为文旅声学领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