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栏目面包屑:信息中心 > 调研报告 > 2013年调研报告 >
栏目名称与栏目拼音与栏目链接:2013年调研报告 与 2013niandiaoyanbaogao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80
父栏目名称与链接:调研报告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66
标题:以雕塑产业为依托 打造中国“雕塑名都”
时间:2016-10-14 15:26:44
描述:大力推动南京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是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开辟和发展新的核心文化产业则是南京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中之重。拥有丰...
来源:
缩略图地址:
组图列表:
内容:大力推动南京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是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开辟和发展新的核心文化产业则是南京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中之重。拥有丰富雕塑文化资源的南京,能否把雕塑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核心文化产业,能否把南京打造成中国“雕塑名都”?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雕塑具有自己独特的形象符号、丰富多样的载体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南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完全可以“以雕塑艺术为引领,以雕塑产业为依托,加速度、高起点、广集聚打造中国‘雕塑名都’”。
一、 打造“雕塑名都”的预期效益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用各种可塑、可雕、可刻的材料,创造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雕塑产业则是按照艺术标准和市场要求,创作生产、陈列展示、转让销售雕塑作品或制品,以及其他与雕塑的创作生产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产和服务活动。雕塑艺术和产业,可以涵盖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可以贯通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因此,打造中国“雕塑名都”,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也不是简单的文化行为,而是撬动产业化的一项系统工程,因而具有多重而巨大的预期效益,是推进南京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建设人文绿都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巨大的文化效益
雕塑属于一门文化艺术,按照文化产业分类应当属于核心层,这表明雕塑业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雕塑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特别是雕塑中的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如新街口的孙中山雕像、雨花台的烈士群雕,充分展示了革命先行者、革命烈士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牺牲精神,给广大市民及外来游客十分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其传播效果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取代的。
其次,雕塑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公共雕塑的展示,本身就是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主要的是,雕塑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雕塑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雕塑院校、雕塑专业、雕塑培训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再次,雕塑业的发展还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大到文化旅游中的观赏性雕塑、小到老百姓家中用以美化生活的装饰性雕塑,无不透露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文化转向。而雕塑业的发展,将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文化需求,并大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文化品味。
(二)巨大的经济效益
雕塑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目前虽然还无法准确估算雕塑产业具体的产值,但是从河北省曲阳县的情况来看,其雕塑产业就业人数近2万人,年销售收入高达30.5亿。如果我们南京能够打造出“雕塑名都”,5年内达到100亿的产值并非难事。
首先,艺术雕塑价格不菲。近几年,艺术品的拍卖十分火爆,且频频爆出天价,其中不少是现代雕塑作品。如在国内,雕塑宗师刘开渠先生的《童趣》在2007年以500余万元拍出;在国外,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在2010年以1.043亿美元拍出。不过,雕塑拍卖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南京能够成为全国最大的雕塑拍卖中心,不仅能扩大南京雕塑业的影响力,而且能取得十分可观的佣金收入,并刺激艺术雕塑的销售与收藏。
其次,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的需求大幅增加。现在,城市广场、公园、企事业单位的院落、小区花园等,通常都要用雕塑来装点和美化。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都在打造文化街区、兴建文化产业园、发展文化旅游,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和建筑装饰雕塑的需求大幅增加,不少地方的城市雕塑和建筑装饰雕塑工程动辄数千万元、上亿元。按照行业收费标准,城市雕塑创作设计收费一般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总额的15-30%不等。在未来几年中,南京的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和建筑装饰雕塑如果能够占据全国1/10的市场,每年的创作设计收费就可达到十亿元,再加上材料费、制作费等,整个销售收入要达到数十亿元。
再次,珠宝玉石(大都与雕塑有关)的销售放出天量。去年,我国珠宝玉石的销量已经达到3000亿元。其中,云南省珠宝玉石销售总额(不含原材料交易)为303亿元;其他省份的年销量如按平均水平计算也应在百亿元左右。考虑到地区经济差距,江苏的年销量应当远超百亿。不过,江苏的珠宝玉石产量并不大,特别是玉制品的产量很小。如果南京能够引进玉雕玉刻,并且能够占据江苏1/4的市场,按照玉雕成本的一般构成(加工费与原材料成本各占50%),除了可以获得数十亿的销售收入外,还可获得十多亿的加工收入。
第四,功能性雕塑产品的利润十分可观。据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工业品外观设计上投入1美元,将能得到1500美元的回报。将雕塑融入工业制品中,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外观设计,可以带来很高的附加值。比如说一只普通的水龙头,售价可能只是几十元、几百元,但如果是一只带雕塑的水龙头,出口国外售价高达上千美元,最贵的高达上万美元。由于很多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都可以与雕塑相结合,因而此类雕塑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只要所开发的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三)巨大的形象效益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获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南京雕塑业,不仅能充分彰显南京的古都风韵,而且能快速型塑南京文化的现代特征,使南京拥有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形象。
首先,打造“雕塑名都”能够充分彰显南京的古都风韵。南京是一个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过去的历史风韵虽然无法重现,却可以通过各种历史遗存得以体现。在各种历史遗存中,古代建筑、书法绘画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古代雕塑的地位和作用也决不可小视。南京的古代雕塑十分丰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代各种独立的雕塑作品,而且可以看到附着在建筑、生活用品等上面的雕塑、雕刻。如此丰富的雕塑遗存,显示出古城曾有的繁华与沧桑,彰显了古都的风采与韵味,为现代南京的形象塑造积淀了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其次,打造“雕塑名都”能够快速型塑南京文化的现代特征。将抽象的城市理念用具象的雕塑作品表达出来,可以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个城市合理地陈列展示一定量的现代雕塑作品,可以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一个城市拥有比较完善的雕塑体系,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南京元素融入到各种雕塑中,通过市场可以使让南京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当这种文化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人一说到南京就想到雕塑,一看到雕塑就想到南京,最终型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现代文化形象。
二、打造“雕塑名都”的优势与困难
(一)打造“雕塑名都”的基础优势
优势之一:历史基础。南京的历史文化十分深厚,其文化艺术在历史上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留下了包括雕塑在内的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南唐二陵石刻、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民国的孙中山铜像、新中国南京长江大桥上的系列雕塑,等等。这一切,不仅为我们研究南京雕塑史、艺术史和文化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而且为现代雕塑创作提供了创作借鉴和设计灵感。
优势之二:产业基础。南京是我国最早实行雕塑产业化并形成区域性影响的城市,如白下区光华路海福巷以东地区曾是南京雕塑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目前,南京雕塑业的发展势头虽然大不如从前,但仍保持着相当的规模。据调查统计,南京现有雕塑名人工作室20多个,相关雕塑文化企业200多家,其中雕塑创意设计企业60家、雕塑加工生产企业20家、专门性的雕塑市场营销企业200家。这无疑是南京重振雕塑产业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
优势之三:品牌基础。目前,南京拥有一批在全国都颇有影响的雕塑人,如吴为山、吴显林、戴广文等等。南京还有一批知名的雕塑企业,如现代雕塑、晨光集团制像公司、倍立达工程公司等。全国许多有名气的大型雕塑,多由南京雕塑家设计,或者是由南京的雕塑加工厂制作生产的,如韶山毛泽东铜像、无锡灵山大佛、澳门紫金花、香港天坛大佛、河南鲁山大佛、海南三面观音等。有了这些名人、名企和名品,打造南京雕塑或金陵雕塑这一整体品牌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优势之四:市场基础。目前,南京仅城市雕塑年产值约为一亿五千万,年销售额约为两个亿,在全国城市雕塑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5%。近几年来,南京的珠宝玉石销售异常火爆,年销售额有数十个亿。装饰性雕塑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南京的各大百货批发市场里都会见到不少销售木雕、玻璃雕塑、陶瓷雕塑等雕塑工艺品的专柜或店铺,且经营业绩普遍不错。此外,还有各种功能性的雕塑产品,如建筑雕塑、装潢雕塑、雕塑灯具等,在我市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放大。再考虑到全省、全国和全球,大力发展雕塑产业的市场基础已经完全具备。
优势之五:人才基础。目前,南京有很多雕塑专业人才,其中具有雕塑家资质的就有近百名。南京开设雕塑及相关专业的高校相对比较多,目前,像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一些开设雕塑专业的高校,再加上南京工业大学等开设造型艺术专业的高校,共十多所,其中不少高校都有培养雕塑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资质。近几年来,这些高校的雕塑及相关专业总体招生规模(包括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年均200名左右,这些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进了雕塑工作室、雕塑企业或与雕塑有关的行业。
优势之六:活动效应。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雕塑产业和事业适逢良好机遇,应该得到大力发展和推进。同时,南京将举办青奥会、亚青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名城会、文交会,可以通过举行雕塑大赛、建造专题雕塑公园和雕塑文化国际研讨会等,扩大南京雕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雕塑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雕塑名城的打造。今年2月27日在北京启动的“南京·国际体育雕塑大赛”,层次高,影响大,无疑将有力促进南京城市雕塑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提升南京雕塑的美誉度。
(二)打造“雕塑名都”的主要困难
1.集聚程度不高。南京的雕塑家、雕塑工作室、雕塑企业的数量虽然不少,但他们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和行业沟通,彼此之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更是难得一见。与雕塑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无法聚集起来,雕塑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链条效应无法显现出来。
2.竞争发展乏力。目前各市雕塑产业的发展正呈超越或追赶之势,如沈阳、北京、桂林、昆明、广州等地,其雕塑行业的发展都超过了南京;大连、青岛、上海、深圳、海南三亚等城市的雕塑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迎头赶上。而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南京雕塑业的竞争力正呈相对下降之势。在其他城市雕塑产业强有力的冲击下,南京的雕塑企业绝大多数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有的则不得不选择到外地发展,像巧匠雕塑、金钥匙雕塑、时代雕塑等等;有的只好转向发展,如位于江宁的倍立达水泥装饰构件有限公司,其雕塑产品曾远销澳门、香港一带,但现在的主营业已经渐渐远离艺术雕塑。
3.缺乏展示基地。雕塑产业是展示性文化产业。展示是雕塑产业必备的环节,展示基地是雕塑产业必备的基础设施,凡重视雕塑产业的地区一定会重视展示基地的建设。如上海的艺博会有雕塑专展,沈阳、桂林、广州等城市都有大型雕塑公园。遗憾的是,南京的雕塑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至今都没有一处像样的雕塑展示基地,严重影响了南京雕塑的文化传播以及雕塑产业的发展壮大。
4.消费需求不足。雕塑的运用十分广泛,雕塑的消费理应十分普遍。但是,南京的雕塑消费一直不温不火。首先是政府对城市公共雕塑的需求严重不足,南京虽定位为历史名城、文化古城,但很少用雕塑去彰显其古都风韵,也很少用雕塑去型塑它的现代风貌。其次是南京市民对生活雕塑和装饰雕塑的消费也严重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南京市民的收入还不够高,另一方面则因为缺乏雕塑艺术的熏陶。政府和居民消费的双重不足是南京雕塑业发展的又一大瓶颈。
三、打造“雕塑名都”的思路、原则与任务
(一)主要思路
为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为推进南京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南京的雕塑业必须开拓一条新路,即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雕塑文化事业,着力推进雕塑文化产业,加速度、高起点、广集聚地将南京打造成国内首屈一指,国外有重大影响的“雕塑名都”。由于当今的区域竞争、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选择这条新路必须特别强调它的三大特点,即“加速度”、“高起点”和“广集聚”。
1.“加速度”。传统经济是“大鱼吃小鱼”,现代经济则是“快鱼吃慢鱼”。在激烈的地区、城市、企业竞争中,速度已经成为克“敌”致胜的关键因素之一。领先一步,海阔天空,落后一步,则寸步难行。为此,要发展雕塑业,就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提供的极好机遇,在其他城市欲决未决,欲动未动,或者心动而没行动,行动而没快动的情况下,快速决策,快速规划,快速实施,快速形成品牌,快速抢占市场,快速塑造形象。
2.“高起点”。现代社会中有一条铁律,叫“赢家通吃”。不管什么,如果你做到第一,就会拥有绝大部分资源、占有绝大部分市场;而如果你只做到第二,虽然做得也不错,但只能拥有很少一部分资源,占有很小一部分市场。现在,全国有不少地区、城市已经或正在打造“雕塑之乡”、“雕塑之城”、“雕塑之都”等等。因此,南京要发展雕塑业,起点一定要高:雕塑业的目标定位要比其他城市高(即要打造“雕塑名都”),雕塑人才队伍要比其他城市强,雕塑作品的质量要比其他城市硬,雕塑产业的门类要比其他城市全,雕塑产业的规模要比其他城市大,雕塑文化氛围要比其他城市浓……总之,要围绕雕塑,争做第一。
3.“广集聚”。如果资源分散,一加一只能等于二;但如果资源集聚,一加一就会大于二。这是因为,产业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产生更多更好的效益。因此,要发展雕塑业,就必须广聚雕塑业的资源要素,要集聚一流雕塑人才,集聚一流雕塑企业,集聚可能多的资金,集聚可能多的信息,集聚可能高的技术。既要形成指向型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又要形成衔接型集聚,以实现 “链条效应”。
(二)主要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政府要通过制定规划、提供优惠政策,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法律保护,推动、引导和保障雕塑产业的发展。企业要遵循艺术创作和审美规律,同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竞争与合作,促进资源整合与产业集聚,不断提高雕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坚持雕塑文化事业和雕塑文化产业相结合。雕塑文化事业与雕塑文化产业首先是相互区别的。雕塑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非经营性的,雕塑文化产业则是经营性、市场性的。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雕塑文化事业的发展可以提高雕塑艺术的鉴赏水平,为雕塑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更大的消费市场,促进雕塑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雕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雕塑,可以借助雕塑传播城市先进文化,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促进雕塑文化事业的发展。
3.坚持艺术雕塑创作与实用雕塑开发相结合。要吸引和集聚一流的雕塑家创作高水平的雕塑作品,用于城市公共文化展示。同时要注重实用雕塑的开发,将雕塑艺术融入到建筑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中,将雕塑艺术运用于纪念品、家庭装饰、生活用品等产品的开发中,让雕塑艺术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坚持培育龙头企业与发挥集聚效应相结合。要认真调查现有雕塑企业的现状,积极培育雕塑龙头企业,尽力扶持中小雕塑企业,打造南京雕塑品牌体系,逐渐形成以雕塑品牌为引领,以雕塑龙头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专业分工合理,上中下游产业衔接紧密,具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
5.坚持省内市场与省外市场相结合。根据南京雕塑现有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首先要占据南京市场和省内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实体渠道与虚拟渠道相结合,产业营销与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断扩大南京雕塑的影响力,不断开拓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
(三)主要任务
1.成立雕塑协会。成立南京雕塑行业协会、南京雕塑企业家联合会等组织,并充分发挥它们作为政府和企业联结纽带的作用,协同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南京雕塑业的发展。
2.组建金陵雕塑产业集团。吸收多元投资主体,统合南京雕塑产业的生产资源、品牌资源、人力资源等,通过现代化的管理,使之进一步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打造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南京雕塑产业集团。
3.兴建雕塑创作和生产基地。建设大型雕塑产业园区,内设不同的雕塑创作生产区,如石雕区、木雕区、砖雕区、特种工艺雕刻区(玉雕、竹雕、骨雕、微雕等)、衍生产品加工区,以及与雕塑相关的锻造加工区、水刀切割、激光切割、折弯等加工区等,吸纳大量的雕塑加工企业及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雕塑生产与协作园区。此外,还要结合品牌的打造,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外地选择适当的雕塑代工基地。
4.拓展雕塑展示基地。建设雕塑博物馆,用于展示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艺术品。博物馆除了正常展示自己的雕塑收藏外,还可以联系其他博物馆、美术馆、雕塑企业、收藏家等收藏单位和个人,举办不同主题的雕塑展览。选择合适的公园、街区、街道、广场,用于展示一些大型雕塑,既可供市民欣赏,又可作为雕塑企业的商业性展示。
5.建立雕塑创作研发中心。依托雕塑创作和生产基地,重点成立三大创作研发中心,即雕塑艺术创作中心、实用雕塑开发中心、雕塑材料研发中心。通过提供工作室等方式,吸引一流的雕塑家、造型艺术设计师、雕塑新材料研发工程师等优秀人才,从事一切有关造型艺术品的创作、研发事务,包括艺术雕塑的创作,建筑雕塑、装潢雕塑、生活雕塑、礼品雕塑、玩具雕塑等产品的研发,以及其他新产品和新材料的研发等等。
6.打造雕塑系列品牌。确立多品牌发展战略,新成立的雕塑产业集团可以先注册“金陵”或其他名称的核心雕塑商标,再按功能或其他标准分类,分别注册纪念型雕塑、建筑装饰型雕塑、家庭生活型雕塑、会议纪念型雕塑等不同类型的商标。然后根据打造品牌的一般规律和发展阶段,依靠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和优秀的服务,打造出一流雕塑品牌。对于其他雕塑企业使用的自有商标,要定期进行评估评比,将优秀品牌逐步纳入南京雕塑品牌体系中,进行集体宣传和推广,提高南京雕塑品牌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7.开拓雕塑市场渠道。组建拍卖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雕塑艺术品拍卖;与展示中心相结合,建设一个配套的雕塑品交易中心,集中展示和交易本地的雕塑产品;在南京各大批发市场设立雕塑店辅,在南京不同地段开设雕塑门店,主要销售中小型的装饰类和生活类雕塑产品;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成立雕塑销售公司,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建设或改建一个大型的雕塑品批发市场,面向全国招商,使之成为全国性的雕塑品销售集散地;开展外贸业务,将南京雕塑(特别是工艺雕塑品和功能性雕塑品)推向国际市场。
8.构建完善的雕塑产业服务体系。由金陵雕塑集团与南京雕塑协会合作,创办造型艺术学院,以加强雕塑职业培训。成立雕塑产品物流中心,依靠园区自建物流或者选择合适的物流进行合作,以降低雕塑企业的物流成本。成立雕塑信息交流中心,主要依托协会的内部刊物和网站等载体,及时发布与雕塑相关的各种信息,供企业和政府决策参考。成立雕塑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主要就雕塑艺术、雕塑产业、雕塑科技等专业技术问题,以及打造南京雕塑名都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究,为雕塑文化及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9.建设一流的雕塑网站。由雕塑行业协会承办,建设一个用于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和交易、艺术技术学术交流等的综合型雕塑网站。要融合图像、色彩、声音等多种元素,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整合各种吸引人气、提高流量的方法,努力打造出一流的雕塑网站。
四、打造“雕塑名都”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雕塑名都”建设领导小组
吸收市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的领导,成立“雕塑名都”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定期研究“雕塑名都”建设的重大事项,规划雕塑文化事业发展格局,部署雕塑文化事业建设任务;确定雕塑产业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产业布局、政策措施,协同推进雕塑文化事业和雕塑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出台推进雕塑业的鼓励政策
要将雕塑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学习法国、日本、美国,以及我国一些雕塑较为发达的地区,制定比较完善的公共艺术鼓励政策和措施,促进雕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尽快将南京雕塑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部类进行发展;研究制定加快发展雕塑文化产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包括市场准入、作品原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企业融资、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能够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经营,共同将南京雕塑产业做大做强。
(三)加大对雕塑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逐步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用于发展雕塑产业的专项基金的比例。通过雕塑产业扶持资金的引导,带动社会资金、风险投资资金等进入雕塑产业。
以引导资金等方式支持企业依法新建、改建、扩建雕塑项目,对有利于提升南京雕塑产业竞争力的雕塑项目给予资助;支持重点雕塑文化企业发展,定期评选年度十佳雕塑文化企业并给予奖励;支持雕塑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对企业参加有关国际博览交易会的给予补助;加快培育雕塑产业品牌,对当年获得各级文化企业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大力扶持艺术雕塑和实用雕塑的原创与研发,对获国家级、省级以上政府奖项的原创作品给予奖励。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造条件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以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方式,减轻包括雕塑企业在内的文化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创建雕塑产业集聚区
结合南京十大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出新工程,创建一个综合型的雕塑产业基地,将其建设成为南京雕塑的创作中心、制作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服务中心,用低廉的成本、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吸引一流的雕塑艺术家和国内外知名雕塑企业入驻基地,以集聚产业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雕塑产业经营。对于其中文化项目不多,结构不合理、功能发挥不充分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载体,鼓励改建为雕塑创意街(园)区、雕塑加工生产街(园)区、雕塑展示街(园)区、雕塑主题公园等。要支持将旧城区、旧工业功能区改造为雕塑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以满足部分雕塑企业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需求。
(五)刺激雕塑产品的消费
加大雕塑文化事业发展的力度,新建雕塑博物馆、雕塑公园,或将其他博物馆、公园改建为雕塑博物馆、雕塑公园,选择一些重点路道、街区和公园增加公共雕塑的陈列,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增加艺术雕塑的陈列,提倡新建小区或老小区出新时增加雕塑的陈列,以扩大城市雕塑的需求。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提倡和鼓励公共建筑使用装饰性雕塑材料,以增加实用雕塑的需求。通过刺激公共雕塑的需求,营造一种雕塑文化环境,让广大市民接受更多的雕塑艺术熏陶,提高雕塑艺术的欣赏水平,并逐步成为雕塑品的爱好者和消费者,最终促进雕塑品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
(六)加强宣传、交流与合作
将打造“雕塑名都”的活动与名城会、梅花节、夫子庙灯会、迎接亚青会和青奥会等一些正常的节庆和一些重大赛事、活动结合在一起,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制作反映南京雕塑发展史的碟片和代表南京形象和雕塑水平的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或作为对外交往的礼品发放,以扩大南京雕塑的影响。通过行业协会组织雕塑艺术沙龙,举办雕塑创作设计大赛,举办雕塑产业高层论坛,组织本地雕塑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雕塑企业对话,组织雕塑艺术家和企业家进行国内外考察;加强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雕塑的教、研、产的一体化,促进本地雕塑企业与外地雕塑企业之间、国外雕塑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南京雕塑及其产业的知名度。
(七)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
积极引导相关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加强与雕塑企业的合作,培养雕塑专业技术人才,并对雕塑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一些无法引进的大师级人才,要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聘请担当顾问、设立工作室等多种方法,争取他们能为南京雕塑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做出贡献。
(八)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强对雕塑家、雕塑设计师的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工作,加强对艺术雕塑的著作权保护,加强对雕塑企业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工作,加大对假冒、仿制等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雕塑家的艺术创作、雕塑企业的工艺和设计创新、相关企业的研究开发等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执笔人:郭榛树  刘妙雄


点击量: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