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栏目面包屑:信息中心 > 调研报告 > 2014调研报告 >
栏目名称与栏目拼音与栏目链接:2014调研报告 与 2014diaoyanbaogao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81
父栏目名称与链接:调研报告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66
标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时间:2016-10-14 17:01:29
描述:[摘 要]市委《关于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带好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决定》中,明确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内含五位一体整体推进...
来源:
缩略图地址:
组图列表:
内容: [摘  要]市委《关于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带好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决定》中,明确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内含“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总布局,为南京的文化建设如何现代化、如何作示范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贯彻落实这一精神,需要我们深化理论武装,在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上创新示范;推进终身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创新示范;占领新兴阵地,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创新示范;加强遗产保护,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上创新示范;加快产业发展,在提升文化整体实力上创新示范;健全激励机制,在激发文化人才活力上创新示范。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文化创新示范
 
市委《关于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带好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决定》中,明确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内含“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总布局,提出塑造文化创意中心等主功能,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等总目标,要在“人的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作示范,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两个试点,要以“大力实施精神塑造工程”等五个主要措施作为保障,为南京的文化建设如何现代化、如何作示范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为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我们围绕南京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文化建设现代化的若干问题,就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探索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体现南京特色的文化创新之路进行了调研与思考。
一、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当前,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时代环境、面对的发展形势、担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的对象从传统群体到新兴阶层、从国内民众到国际人群,范围从国内到国际、从线下到线上,职能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服务,阵地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单一媒体到四屏合一。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着眼发展、着眼未来、着眼实效,不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
(一)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面对国际国内互动新形势。当前,重大国际问题总有国内反应,敏感国内问题往往被国际舆论关注甚至炒作,国际国内互动增强,意识形态交流交锋。从国际看,中国的各种行动、现象和问题都可能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各种版本否定中国论调的不时出现,“普世价值”、“公民社会”各种形式的话语陷阱混淆视听。我们既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更大压力,还要迎接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阵地的激烈争夺。国内,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叠加,由此引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不良情绪、心理失衡增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平衡心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扩大利益交汇、凝聚思想共识、稳定社会心理难度越来越大。
(二)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激发文化工作者和全社会文化创造热情,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繁荣产业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但成果还不稳固,一些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文化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必须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确立新目标、规划路线图、实施新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文化建设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针对社会个体诉求新变化。社会群体逐步分化,个体诉求多元多样。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蓬勃发展,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更加明显,人们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一些群众的价值观念趋于世俗化,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的情况日趋严重;一些群众在思想上陷入困惑,甚至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信念发生动摇;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产生疑惑。与之相伴随的,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出现了多样化的需求。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生活是主流,是大方向,各种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极大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同时占卜算卦等封建迷信现象和聚众赌博等落后文化活动在个别角落又有所抬头。
(四)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环境。新兴媒体快速发展,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表达方式、话语地位,改变了舆论的生成、演化、发展走向,正在重塑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互联网这个阵地,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我们掌握舆论引导主导权主动权形成挑战。处置突发事件、应对舆论监督、加强网络管理等领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新媒体时代主体多元、渠道多轨、诉求多向、重心多变、压力多维的传播环境,如何有效地将媒体的使用与管理有机结合,以创新举措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提升正面舆论引导力、主流媒体影响力和新兴媒体调控力,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责任非常重大。
(五)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破解网络舆论引导新课题。南京在国内外曝光率高、关注度高。一方面,大量的媒体网站和新媒体用户,以及众多媒体感兴趣的敏感话题,形成各种传播源、舆论策动源和思想引导源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局面,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全国关注,管理协调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大量知识分子、在校学生,以及众多党政军机关和大中型企业,对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企盼多、要求高,一旦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不和谐音符,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基层热点事件,其波及面、影响性都难以估量。如何针对不同主体对于各种敏感话题的网上发声,及时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朝着理性、客观、全面、平衡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集聚网上正能量,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加以破解的现实课题。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欠适应、欠主动、欠科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对于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的要求,我们的思想理论武装针对性、说服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相对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升;相对于做优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我们的文化服务供给丰富性、贴切性和充沛性还有待于提升;相对于提升文化整体实力的要求,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融合度、集聚性和增长速度还有待提升。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创新性不足,立足当前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多,缺少着眼长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地推进工作。二是针对性不足,套用上级做法、完成工作部署多,缺少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不同诉求差异化个性化地开展工作。三是广泛性不足,满足基本覆盖、针对主要人群多,缺少对新型组织、新兴群体和特殊领域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管理。四是开放性不足,依靠党委政府、部门单兵作战多,缺少主动整合各种资源,发挥社会力量的联动合作机制。
二、南京文化建设创新的目标、定位和思路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区域现代化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全局与江苏“两个率先”目标定位在苏南地区的结合,也是指导我市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中,文化建设只有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各项文明统筹谋划、共同推进,才能不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南京“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
(一)明确南京文化建设创新的目标和定位。根据市委2011年十三届二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南京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文化实力强大、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目标符合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主要任务就是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更加充分地发挥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人才、教育、创意资源丰富和文化影响力独特的优势,努力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文化创作生产高地、文化产业集聚高地、文化人才荟萃高地、文化遗产传承高地、文化创新引领高地,在文化建设的质量上、水平上、效益上不断精益求精,创造经验、作出示范。
(二)南京文化建设创新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党的十八大强调了中国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国际地位的“三个不变”,也强调了世情、国情、党情的继续深刻变化。宣传思想工作要在这种复杂形势中增强前瞻性、把握规律性、提高有效性,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既要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继承和坚守以往的丰富经验,确保根本任务不变、前进方向不变、优良传统不变;又要顺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锐意改革创新,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产生新成效,用新格局确立新优势。
二是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既要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让群众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也要在形势的把握、工作的推进、问题的解决中加强对发展方向、实践经验、工作规律的认真研究和理性思考,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动力,推动理论创新,并以理论务虚的前瞻指引实际工作的务实。
三是对内与对外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既要加强对内宣传,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又要重视对外传播,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以适应国外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来展示中国文化、江苏风采和南京特色。
四是大众与分众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面向社会大众、实现广泛覆盖,以接地气、大众化的内容和形式凝聚广泛共识、引起普遍认同;同时也要适应社会阶层分化的形势,充分考虑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以分众化传播、精准化传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坚定南京文化建设创新的基本遵循。宣传思想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在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导向、依靠力量、主要抓手、动力源泉等各个方面都必须主动掌握、自觉遵循这些规律。
一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引。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是要以两个巩固为根本。坚定的信仰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决定了无论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多大变化,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根本任务不能变。
三是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四是要以全党动手为依靠。宣传思想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只有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实现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才能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五是要以巩固阵地为抓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真实和理性的东西少了,谎言和谬误就会丛生。宣传思想工作要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去建设、管理和使用各种阵地,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六是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宣传思想工作是引导舆论、引领思潮的工作,承担着开风气之先河的重要责任。要在话语权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在总结和坚持以往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基础上,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创新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手段和载体,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全市探索文化建设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南京要成为文化建设全省首位市、全国先进市,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加快推进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的创新突破,尤其是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工作有创新、有突破,以一流的业绩和成功的经验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做表率、做示范。
(一)深化理论武装,在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上创新示范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一项面向全市、着眼全局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政治任务。南京有强大的理论队伍,雄厚的研究实力,众多的媒体网站,为开展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巩固共同理想信念提供了有力支持。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拓深化理论武装的新方法、新路径,把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与推进南京“两个率先”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凝聚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在夯实理论根基中求深化。一方面,要进一步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围绕谱写中国梦南京篇章的生动实践,开展“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把研究成果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化出版、主题教育、社会宣传、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中,让群众在参与文化建设、分享文化成果中激发对中国梦的热情向往,把科学理论的内在张力转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力和个体成长的持续动力,营造深化宣传教育活动的良性机制和浓厚氛围。
二是要在分层分众推进中求深化。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育引导,重点抓好几类人群。抓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群体,以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健全各类学习制度、考评体系,强化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群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科规划引导、学校课程设置等,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发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声音。抓好基层群众群体,通过百姓宣讲、社区课堂、市民体验等形式,开展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宣传,真实反映基层现状、生动展示社会风貌、有效回应群众诉求,激发群众坚定实现梦想的信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抓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群体,更加关注并注重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三是要在完善落实机制中求深化。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与协调机制,通盘考虑,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把宣传教育活动放在党委工作大局中来谋划、设计、推进。宣传部门要会同组织部门,吸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协调关系民生的一线部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支持配合、市民自觉参与的强大合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提升基层宣传干部、骨干整体素质,开展宣传业务、文化知识和大型活动策划等专题培训,增加必要的工作经费投入,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监督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标准、时机和方法,把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细化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进行多形式、多层系、多方面的综合性检查指导和督促评估,切实使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形成按级负责、分级管理、积极参与的常态运行机制。
(二)推进终身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创新示范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核心是率先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满足人民群众优质化、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需求,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知识更新和文明素养提升。南京是全国文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最高、文化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众多的单位、机构,如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的文化教育设施,是市民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活力的优势条件。要坚持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人的发展能力与彰显南京人文特色相融合,着力完善组织架构、搭建学习平台、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浓厚氛围,推进全民教育终身化,全面提高人的文化层次、文明程度、身心健康水平。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由24个部门组成的全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并健全市、区、街(镇)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建立学习型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吸纳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进来,让各类文化教育建设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加强专家评估、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志愿服务等5支骨干队伍建设,确保全民学习的质量、效率,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城市发展实力。
二是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和市、区两级“学习型城市建设网站”,搭建以电视、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多网合一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发有针对性的系列教材和学习课程,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建立“学分银行”制度,设立市民学习帐户,制定个人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办法,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信息查询、相互认证和有机衔接。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推动社会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场所和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在特定节假日和全民健身日向市民免费开放;推动中小学、职业学校和在宁普通高校等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包括运动场地及设施、图书馆(阅览室)、部分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室等,建设一批高校开放课堂,鼓励教师利用知识优势、专业特长参与社区各项教育活动,为开展市民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根据社区的规模、教育资源和其他有关条件,建立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等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和培训机构,组建社区教师志愿者队伍和网络学习交互群体。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干部队伍和学习型家庭建设,把学习和工作、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学习,以学习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深入挖掘学习型城市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介绍推广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追求。
(三)占领新兴阵地,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创新示范
越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意识形态多元多样多变,就越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作用。尤其是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营造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高位协调的领导架构。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成立全市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统筹全市互联网管理和舆论引导的领导机构;设立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经信部门、公安部门分工协作,对接上级部门权限,依法开展管理工作。办公室主管互联网信息内容,指导、协调、督促通信、公安和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经信部门负责全市互联网行业管理,包括制定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负责行业内企业的市场准入、退出和日常监管,域名等资源管理和协调,信息安全维护等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全市互联网安全监督,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监控处置网上违法信息,对网吧等场所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各区对应设立相关机构,共同把属地管理责任、落地做人的工作等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搭建广泛覆盖的工作平台。推进政务微博全覆盖计划,到2014年3月底前,实现市区两级部门、街道(镇)、社区政务微博全覆盖,住建、规划、卫生、教育等民生部门政务微博全覆盖,水、电、气、公交等窗口行业政务微博全覆盖;推进市属媒体新媒体建设计划,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快推动市属媒体官方微博和微博圈建设,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宣传社会公益事业,主动发声、率先发声、权威发声;推进网络意见领袖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知名记者、主持人等意见领袖,成为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力军,倡导全市50万名党员、118万名团员、20万公职人员触网懂网、知网用网,引导社科联、文联等组织的专家学者成为网上舆论引导同盟军,充分发挥民间草根意见领袖的正面引导作用。
三是健全协同管理的推进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区、各部门在网上正面宣传、网络新闻发布、政务微博建设和运用、网上突发舆情事件处置等责任要求和责任追究等,形成全市统一的网络舆论引导新机制;健全“市、区、街道”三级网络监管机制和各级各部门处置联动机制,确保舆情监测全覆盖,敏感信息及时报,舆论引导高效率;完善网上舆论属地化处置制度,坚持依法管理与行业自律并举,加强对属地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在编审等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网络民意的搜集与研判,积极做好新闻预案,确保舆论引导方案与重大决策同时部署、同时发布、同时落实;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等网站地方频道的合作,传播好南京特色、南京故事、南京声音。
(四)加强遗产保护,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上创新示范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市民城市认同,促进文化多样发展的重要基础。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门类多、样式多、层次多,在完善保护规划、严格保护制度、细化保护举措、提升保护水平等方面做了长期、有效的探索。要坚持文化为魂,深入发掘南京优秀历史文化,突出立法保护、原真保护、整体保护和信息保护,使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城市的活的灵魂和市民的生活需求,成为保障和提高文化民生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是突出立法保护。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等规定要求,围绕南京城墙、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中山陵及附属民国建筑、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等申遗项目,开展保护立法和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完备的遗产监测体系、数据库和有效反应机制,严格控制和逐步调整保护范围(遗产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缓冲区)内的建设活动;建立基本准确、全面、强大、生动的阐释与展示体系和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游客管理和服务措施。
二是突出原真保护。对大遗址保护项目严格论证、规范程序,保持文化遗产和文物本体的真实历史信息。完成大遗址保护的规划编制和行动计划,建成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大遗址保护项目,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有地域文明特色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大遗址公园,形成南京大遗址保护体系;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江苏省大遗址保护项目;与国家、省文物部门共同举办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确立南京在全国大遗址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突出整体保护。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惠及人民群众为宗旨,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开展重要近现代建筑(民国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保护和老城南复兴等工作,利用历史轴线、文化脉络、道路系统、山体水系、开敞空间等要素,串联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和实施历史文化游览步道系统,保持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历史风貌和文化尺度,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的有机统一,推动文化遗产的功能转换和保护利用的利益共享。
四是突出信息保护。成立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信息中心,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和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数字化、信息化。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等,逐步建立网上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和多功能查询平台,将实体博物馆呈现于网络空间,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博物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传播交换桥梁。
(五)加快产业发展,在提升文化整体实力上创新示范
充分发挥南京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内容,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重大项目为带动,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创新品牌为重点,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相融合,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培育新兴业态,促进文化消费,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中心。
一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建设“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市”。落实《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城市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基础技术研发、全媒体资源整合、园区企业跨界融合等八大工程,重点发展数字影音娱乐、现代创意设计、新兴网络传媒、智慧旅游休闲等四大产业领域和十二个产业方向。推动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排出2014年度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七个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占有资源少、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市属集团瞄准趋势、围绕主业、盘活资源,以大项目为抓手加快产业发展。高标准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完成中国(南京)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初步发挥“培大树”和“育小苗”功能。依托中国(南京)未来网络谷,成立未来网络与文化融合创新产业联盟,推动以移动互联为重点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二是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建设“国家文化金融实验区”。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落实《全市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文化发展的投入机制,健全文化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符合文化企业成长规律的资金评审机制。建立全市优质文化企业数据资源库和重点文化企业征信体系。构建文化金融服务链条。发挥第一批“文化银行”作用,建立专门团队,开发创新产品、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整合各方资源,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成长期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项目融资服务。建立拟上市文化企业库,争取今年1家文化企业上市,1-2家进入辅导期。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发挥全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的复合金融优势,对接银行、创投、小贷、担保、保险等机构,组建评审专家团队,快速收集融资信息,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金融、信息、培训等服务支持。发挥省市文化产权交易所功能,为文化类产权交易提供市场服务。
三是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建设“国际著名旅游城市”。重视规划引领。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梳理,加强对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意策划,推动文化旅游名街、名镇、名村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区、特色区、示范区。实施创意驱动。应用最新科技,结合一流创意,打造彰显南京文化、视觉效果震撼、水平国际一流的大型演艺节目。建设南京创意设计中心,打通南京旅游文创商品的需求、创意、设计、生产、销售产业链,带动旅游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加快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栖霞山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明城墙整体申遗、明故宫遗址公园等文博项目推进,以青奥会为契机,完善旅游软硬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向国内外展示南京城市形象。
(六)健全激励机制,在激发文化人才活力上创新示范
文化建设领域的评奖活动,是对文化理念的肯定、精神劳动的尊重和文化生产的扶持,具有激励、启发和引导作用,也是实现文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我市现有各类文化评奖基础较好,具有评奖主体多元、兼顾事业产业、模式丰富多样、综合效益初显等特点。要进一步完善奖项设置,规范奖项运作,打造奖项品牌,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奖项对激励文化生产、培育文化人才的促进作用,辐射带动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加强资源统合,完善奖项设置。统合规范关于文艺、新闻、社科等各类奖项设置,充分发挥评奖工作的激励效应。在文化创作生产各个领域,与文艺评论奖等中央和省级奖项对接,完善全市各门类奖项设置。对于文化部文华奖和群星奖、江苏“紫金文化奖章”等无法对应设置的奖项,建议将“十大文化名人、十大文化精品”与“金陵文学奖”合并为“金陵文化奖”,下设不同的子项,分别对高层次的文化名人、名品和基层的文化工作者、群文创作给予表彰奖励。对于一些名称上不统一的奖项,要尽可能统一起来。例如新闻奖,省委宣传部设了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省广电局设了江苏广播电视新闻奖,省记协设了江苏新闻奖,我市由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设了“南京新闻奖”,建议调整范围或者更换名称,与省里的奖项全面对接。
二是优化评奖程序,规范奖项运作。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评奖机制,加强对奖项运作各个环节的规范。奖项的设置与评奖程序的设定中,都必须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由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的工作机制。建设文化评奖专家库,完善有利于评委独立评判的程序设计,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专门的文化评奖参与、宣传和推广网站,在评奖的各个环节都建立群众参与的机制、畅通群众参与的渠道。重要奖项评选,必须接受公证机关监督,并尽可能设置社会监督环节,主动公开评委、规则、结果等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举报。
三是加强引导管理,打造奖项品牌。着眼我市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需要,加强管理,打造品牌,推动各类文化评奖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制定实施关于各类文化评奖活动的管理办法,明确办奖资格、申报程序、主管部门和管理细则,规范体制内外各类评奖活动的设置。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重点打造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颁奖,立足南京本地、辐射全省全国,覆盖不同层次文化建设者的文化奖项品牌,制定长期的品牌推广计划。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文化大奖落户南京。对于无法由党委政府设立奖项,但属当前文化建设中亟待扶持和培育的领域,例如文化创意设计、微电影制作、文化公益创意项目等,整合资源、加强管理,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和民间的评奖活动。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设置的奖项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设立以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为对象的奖项,以鼓励公共文化领域的工作者。
 
 
 
 


点击量: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