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栏目面包屑:信息中心 > 调研报告 > 2015调研报告 >
栏目名称与栏目拼音与栏目链接:2015调研报告 与 2015diaoyanbaogao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82
父栏目名称与链接:调研报告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66
标题:如何落细落小落实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践行
时间:2016-10-16 11:29:22
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践行,就是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社会化推动、生活化融入、大众化参与、长效化巩固。2014年6月,市委办公厅...
来源:
缩略图地址:
组图列表: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践行,就是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社会化推动、生活化融入、大众化参与、长效化巩固。2014年6月,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实施教育引导、文化涵育、道德建设、榜样激励和治理融入五大工程,扎实有效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时隔半年,我们对全市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推进核心价值观社会践行的情况做了调研,着眼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统筹谋划、有效推进2015年全市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
一、全市贯彻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加强宣传教育,突出文化浸润,注重引导践行,积极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自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谱写中国梦南京新篇章,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1、创新宣教途径,增强了价值感知。运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走入群众、走进生活、走近实际。一是积极构建理论普及新平台。成立南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制定《推进社科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在《南京社会科学》开设中国梦研究学术专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南京的探索创新研究。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冬训、名师公益大讲堂、金图讲坛、草根讲坛等载体,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普及核心价值。组建市委宣讲团、“草根宣讲团”、“大学生村官宣讲团”等宣讲团队,开展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1600余场学习宣讲活动。在全国首创理论宣讲微博微信群“南京理论宣讲微言堂”,通过新媒体引导公众学习理论知识。二是不断巩固国民教育主阵地。印发教育系统专门实施意见,修订完善中小学课堂教学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和各学段有效衔接、持续推进的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八礼四仪”教育和“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公约”项目实施,全面推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展“为身边的教师点赞”活动,实施“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公益项目,评选表彰师德先进典型,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真正成为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言传身教者。三是初步形成立体宣传大格局。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综合运用政务微博、媒体微博、中国好人微博群、南京网民正气歌专题网站等多种渠道,高频率、大范围开展价值观传播。积极引导热点问题、敏感话题的网上舆论,妥善处置80多起舆情事件和400余起网络危机事件,集聚网上正能量。广泛开展公益宣传,张贴“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海报15万余张,印发4万册“情系中国梦公益广告”系列漂流读本,收集到300多万条感言。价值传播立体网络逐渐完善,为核心价值社会践行营造了浓厚氛围。
2、弘扬优秀文化,提升了价值认同。充分发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提升人们对核心价值的认知认同。一是文化产品弘扬核心价值。制定完善《南京市文艺创作规划(2013—2015年)》和《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办法》,建立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评价机制,引导全市文化工作者参与到弘扬核心价值观作品创作中来。加强文艺创作扶持,资助扶持18个重点创作项目,推动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唱响核心价值的优秀作品,电视剧《推拿》、广播剧《雪域彩虹》等6部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电视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等11部作品入选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数量均列全省第一。二是文化服务彰显核心价值。继续开展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进一步打响了金陵五月风文学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南京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大力推动书香南京建设,举办南京市第十九届读书节,建设全民阅读推广站,组织开展行业读书、诗化南京等四大类14项重点阅读文化活动。组织150余名文艺志愿者深入全市320余支业余文艺团队开展结对辅导,举办“一起来跳舞”、“同唱中国梦·点亮希望”等群文广场演出。三是文化活动传承核心价值。以“植根城市记忆、传扬核心价值”为主题,组织开展“2014年南京市民文化巡访”活动。推出“百姓家训汇”——“汇百姓家训、扬美德家风”系列活动,传播家教家风故事中蕴含的核心价值。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先后举办灯火天下新秦淮、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扫、2014“文艺中国节”端午龙舟嘉年华、“中秋公益行”等活动,引导市民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拓展参与载体,推动了价值实践。抓住青奥会、国家公祭、文明城市复查等重大契机,不断丰富核心价值观践行载体,引导市民在参与分享中践行核心价值。一是放大青奥盛会效应。青奥会成为传播价值理念、分享价值精髓、凝聚价值共识的舞台。青奥会将运动竞赛和文化教育深度融合,举办了“奥运梦之旅”、“世界梦之旅”、“中国梦之旅”、“青春梦之旅”4 大系列 4837 场文化教育活动和各种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实现了快乐的共享、价值的凝聚。2万多名赛会志愿者和103万城市志愿者以良好的风貌和周到的服务奉献青奥,践行和传播了核心价值,打造了最美“中国名片”。二是浓厚国家公祭氛围。一系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国家公祭主题教育活动的举办,推动了舆论升温,凝聚了价值共识。开通国家公祭网,组织在线公祭、主题宣誓、烛光祭、丛葬地悼念仪式等活动;编写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推动读本学习纳入全市中小学校教学计划;编撰制作《南京大屠杀全史》、《1937:南京记忆》等史料文集和专题片,举办《二战中的国际大屠杀与民众受难》等专题展,向社会征集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家信、悼念死难者的诗词楹联、国家公祭海报。三是激发市民创建热情。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为契机,突出核心价值实践养成,掀起全市新一轮创建热潮。设立2093个“善行义举榜”,打造“市民楷模馆”、“美德车站”等典型宣传平台,集中报道6名省“最美人物”,引导社会广泛开展道德实践;编辑出版10万册《市民文明礼仪》图书,开展“文明礼让斑马线”系列活动,加强55类602个城市文明示范点建设,组建城市文明市民督导团,督导全市500多个创建专题点位。继续实施城市志愿服务站示范点和南京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项目,举办首届南京志愿者文化节,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在全国率先开播《节约365》全媒体互动电视栏目、出版图书《节约有术》,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经验做法被全国推广。
4、强化融入渗透,促进了价值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南京的改革发展、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各个环节,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现实利益中,推动了全社会的价值养成。一是融入改革发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全市第二阶段综合改革工程七大类48项重点任务,推动建立科学有效的城乡建设管理制度和治理模式,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5张清单,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融入法治建设。扎实推进管理体制、权力梳理和执法规范化等各项改革,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全方位推进体制创新、规范管理、执法检查、依法监管等工作,健全完善城市治理运行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六五”普法教育,在全体公民中积极培育法治观念、养成法治思维、倡行法治方式。三是融入社会治理。大力推进“诚信南京”建设,初步完成诚信南京网站、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一期二期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一期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健全。全面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通过建立信用信息汇集制度、诚信榜样激励机制、失信曝光查询机制、信用应用探索机制、诚信教育固化机制,努力营造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二、推动核心价值观社会践行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社会、各行业、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但是在当前的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够清晰、方法不够多样、成效不够持久等问题,亟待改进。
1、党政部门的协同性有待提升。推动价值观社会践行,不能只靠宣传部门来推进,而要靠全党负责、党政齐抓,联动推进、形成合力。但由于价值观培育难以细化标准、考核成效,因此存在价值践行和工作推进脱节的问题,党委政府重视,宣传、教育等部门积极推动,其他部门工作推进时不表达价值目标、不突显价值追求。只有党政各部门都把价值践行融入自己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才能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2、工作领域的贯穿性有待提升。推进改革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一个贯穿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当前价值观的社会践行,还没有实现全方位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成为推动事业的精神之魂。核心价值培育和践行,只有全方位贯穿融入,成为建设和治理的目标追求,变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社会工程,才会发挥其奠定社会发展基础、决定社会前进方向的巨大作用。
3、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待提升。不同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不同、薄弱环节各异,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从内容重点、方法手段到渠道载体都应该分众化、小众化,提高传播的有效性。目前的核心价值传播,重视对社会所有人群的大众传播、全面覆盖,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与此同时,还缺少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重点人群的差异传播、精准传播,影响了传播的关注度和有效性。
4、方法渠道的有效性有待提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渠道去推广认知、推动践行,直接影响到成效。目前在宣传推广中,方法上教育引导多,文化浸润少,并且社会大众往往是被动接受,而不是通过主动表达来强化内心的认同;渠道上传统媒体多,新兴媒体少,运用新兴媒体也没有做到嵌入目标人群的话语空间,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传播、进行交流。只有采用“涵养”方法和渠道,才能达到思想上自觉接受和行为上自觉融入的效果。
5、实践形式的多样性有待提升。价值观无处不在。价值观践行也应当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相结合,采取生活化、融入式等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目前价值观践行,以组织动员、集中活动为主,主要集中在敬业、诚信、友善和文明等方面,层次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应当将核心价值观植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中,让人们在惯常的活动参与中感知和认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民俗流变。
6、社会参与的主动性有待提升。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践行,如果不能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就无法真正成为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取向、自觉行为规范。目前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党委政府推动多、社会自觉参与少。社会大众往往是被动式地参与、间歇式地践行。只有当多数社会成员以我为主、自觉自发地把核心价值践行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才能形成浓厚氛围,引领、推动整个社会核心价值的确立。
7、知行合一的自觉性有待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知”和“行”必须协同推进,影响和效果才能体现出来。虽然社会多数人群都认同价值观培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但是往往在认知和行为上存在差距,知和行不统一,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和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只能看到短期受到外界约束的个别行为变化,无法实现长期基于道德自觉的行为模式转变。
8、成效巩固的长期性有待提升。价值观的社会践行,还停留于运动式的推进、原则性的要求,缺少长期性的规划、操作性的规范。必须坚持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制定长期推进的工作计划,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必须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大众的共鸣点,把原则要求具象化、大众化,变成可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必须建立效果评估反馈系统,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策略与方法。
三、落细落小落实核心价值观社会践行的对策建议
推进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践行,必须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成为一种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个体自觉的行为规范,以此来消解社会转型的阵痛,引导社会理想的汇聚,推动社会秩序的重建。
1、全方位融入,强化考核激励。核心价值观并非封闭抽象的概念,而是蕴含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公民日常的行为中,必须加强对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的督查考核和评价激励,推动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党政各部门工作,为核心价值践行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单一的职能部门无法满足核心价值践行工作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协同的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摆在全局位置,市、区分别建立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践行工作推进落实,及时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形成价值践行工作整体合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各级政府综合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职责,人民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扩大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督办事项,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以督查机制的刚性要求推动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各区、各部门都要制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推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使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建立社会绩效评价机制是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社会践行落细落小落实的关键。要研究制定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认同度、信念度、践行度等方面测量不同人群价值观认知水平、存在问题、工作成效等,客观把握核心价值观践行在区域中推动落实的变化情况。要正确运用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评价,发现核心价值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核心价值观社会践行的工作举措,推进核心价值观践行常态化、规范化。
2、全领域覆盖,实施项目推进。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面向全社会、全体公民的,也只有具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具象形式,才能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必须变“宏大工程”为“具体项目”,落实到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各领域各方面,实现项目化推进、全领域覆盖。一是文化建设领域全覆盖。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理论研究、媒体传播、文化浸润、文明创建等文化建设的各方面,营造引导全社会自觉参与培育和践行的生活情景、社会氛围。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探索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本土化的内在机制、方式方法和实现途径,加强对中华文化精神和价值的时代性、创造性研究和转化,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组织市委宣讲团和“草根宣讲团”等宣讲队伍,深入社区、学校、基层、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讨论。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发挥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把核心价值观践行体现到文明创建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深化创建举措,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二是社会发展领域全覆盖。核心价值是社会和谐稳定、进步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加快构建覆盖全市、惠及全体的终身教育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化、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载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大中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领域始终,实现各学段德育课程全程覆盖、无缝衔接;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磨炼、增进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诚信制度、诚信环境建设,完善“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构建褒奖守信、约束失信的奖惩机制。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等各个方面,用法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三是传承优秀文化全覆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形成的文化基础、传播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核心价值建设的重要软性资源,核心价值观要在文化传承中实现全覆盖。探索建设南京文化传承体系,加大对文物、建筑群、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策划出版“南京遗产”系列丛书。整合全市资源,加强城市文化精神内涵解读和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和弘扬,创作更多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文艺作品,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举办经典诵读、文化讲堂、传统艺术推广等特色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体验。
3、全媒体融合,营造浓厚氛围。新媒体、新运用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人们表达方式和社会舆论生态。要把握价值观传播规律,适应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通过全媒体融合推进增强主流思想舆论的亲和力、贴近性和接受度,营造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浓厚氛围。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的权威性难以动摇,新兴媒体的吸引力不容忽视。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发挥媒体融合的互补优势和整体效力,既重视提升新闻报道等传统形式的强大舆论引导能力,更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加强“微传播”手段创新,守好“微阵地”,打造“微品牌”,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人民群众生活,形成全体人民共同践行的生动局面。二是媒体传播与文艺传播融合。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理性认知上,而且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要找准宣传教育与人们道德情感的契合点,突出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的融合,实现展示形式的多媒体化。综合运用微电影、动漫、童谣、小品、演出等接地气的文艺传播形式,实现核心价值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在对不同群体的情感“分类满足”和精神抚慰中提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效果,形成积极关心、主动参与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社会情感氛围。三是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融合。既重视核心价值的共性传播,也要加强核心价值的个性化宣传。在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共性传播的基础上,还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实现点对点的个性传播、精准传播,提高宣传的实效性。尤其是要抓好针对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的价值传播,并发挥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4、全过程贯穿,打造知行品牌。价值观念的接受是涉及人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系统过程,推动价值观社会践行落细落小落实就是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的认知全过程,引导和激发人们自觉认同、自发追求、自主践行。一是打造认知品牌。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是基础。要整合南京讲堂学堂文化资源,办好讲堂、论坛等公益性、开放性的理论人文知识宣讲品牌载体。探索“市民学堂”多媒体运作模式,打造面向市民的人文知识传播窗口,深入解读和传播城市历史文化;持续开展“汇百姓家训、扬美德家风”系列活动,让市民走进南京“道德讲堂”,讲述自己的家教、家训、家规、家书故事,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联合两岸四地媒体,创新打造国际化、少儿版的孔子学院——“中华学堂”电视节目,通过展演、综艺、竞技等生动有趣的形式,系统讲解中华文化,弘扬传统国粹。二是打造引领品牌。榜样,是道德观念之路上的引领者。价值榜样的树立,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动力和向导。要紧扣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积极选树和大力宣传中国好人、感动南京年度人物、南京好市民等各类市民楷模,推动先进典型的选树机制常态化,使人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充分发挥群众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传播凡人善举,倡导修身律己,引发道德自觉,使人们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规范言行、提升素质,践行核心价值观。三是打造践行品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知”是出发点,“行”是落脚点。要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壮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推动核心价值观“行”的任务落到实处。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社会公益等方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加快推动“志愿之城”制度化建设,健全志愿服务动员、协调、管理、培训和激励等各项机制,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5、全社会发动,巩固践行长效。核心价值的社会践行事关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成员的共同利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吸纳社会主体参与,多层面、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分工协作,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核心价值的社会践行成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社会工程。一是引入社会资金。政府倡导、企业参与、社会运作,建立奖励和扶持核心价值践行的社会机制和社会基金,加大对群众道德行为及各类道德典型的奖励、资助、补偿,使人们在精神上受到鼓励,在物质上得到实惠,进一步激发出全社会践行核心价值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二是推动社会参与。在社会管理中鼓励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深化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程度。加强对民间组织的调控、引导和管理,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引导民间组织发挥作用,使之成为社会文明与社会价值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善于借助民间组织力量,发挥民间组织接近群众、成本低、效率高、自由灵活的优势,将政府没有涉及到的领域,通过民间组织的一些社会活动,把核心价值观覆盖到所有群体。三是畅通社会诉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阶层多元、利益多元、观念多元、诉求多元。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正常有效的、畅通的、制度化的对话机制,搭建平等开放、汇聚思想、自主表达的公共舆论平台,将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和畅通民间表达诉求有机统一起来,将核心价值传播融入大众话语体系,引导民间思想充分表达、交流互动,实现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多样中凝聚共识、多变中把握方向。
 


点击量: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