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栏目面包屑:文化人才 >
栏目名称与栏目拼音与栏目链接:文化人才 与 wenhuarencai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26
父栏目名称与链接: 与
标题:南京绒花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6-10-24 16:05:37
描述:南京绒花,和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很凄美。已经60多岁的赵树宪一个人守着这块天地,独自咀嚼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酸甜苦辣引言: 位于老城南...
来源:
缩略图地址:http://www.njculture.net/uploadfile/2016/1024/20161024040923365.png
组图列表:
内容:

南京绒花,和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很凄美。已经60多岁的赵树宪一个人守着这块天地,独自咀嚼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酸甜苦辣
 
引言:
    位于老城南的甘熙故居,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在重重庭院的深处,驻扎着这样一批手工艺人,正在默默守护着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
    沿着蜿蜒曲折的回廊往里走,记者寻访到了这位已经60多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赵树宪。
    记者走进工作室时,刚好有一群游客从这里走出,赵树宪正带着老花镜,细心检查着刚刚完成的一件作品,手上的剪刀在不断的修剪着。他面前的桌子上,摊着一堆已经完成的作品,和绒线、剪刀、针线等工具。他的背后,是整整一面的作品墙。玻璃柜里,无数朵绒花在争奇斗艳,展示着这门老手艺曾经的辉煌。
    而工作台上放着的台灯映着繁花似锦,将这块只有20多个平方的工作室照的明亮无比。
 
 
制花厂老员工接起绒花手艺
    相传早在唐朝武则天时代,绒花便被列为皇室贡品,到了明清时期更具规格,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当年南京的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曾经拥有者非常流行的“花市大街”,此时,绒花盛极一时。
    四十年前,赵树宪去往南京绒花厂当学徒谋生计。
    进入工厂之后,赵树宪先是学做粗条、细条、花条,然后又去打尖,之后又去打传花,时间久了,他对这门已传承上千年的传统手艺爱不释手。从学徒,到流水线的工人,一直到车间主任,经过多次换岗后,赵树宪对于绒花的设计、制作等工序炉火纯青之后,再去设计室学习设计花样,经历多种岗位的打磨历练,赵树宪为日后的绒花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鲜花不再稀缺,南京市绒花厂也倒闭了,纯手工制作的绒花,渐渐被各种造型别致、设计精美的头花、胸花所取代,绒花就逐渐被人忘却,赵树宪也因此一度告别了这个行当。
2008年,赵树宪应民俗博物馆的邀请,在馆内设立了“绒花坊”,成为南京唯一仍在从事绒花设计和制作的艺人,也是南京绒花最后的根据地。从那天开始,无论寒冬腊月,无论盛夏酢暑,赵老师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狭小的工作室内,聚精会神地制作绒花,房间里除了赵树宪师徒两人用剪刀剪绒时发出的咔嚓咔嚓声响,再也听不到其他动静。
 
======================== 
小小绒花,大大手艺
    为了赶活,赵树宪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演示着绒花的制作过程。
    “绒条是由煮熟的蚕丝制成,称为‘熟绒’,要保证绒花的精细度,就必须先把绒条制作好,这道程序叫做‘勾绒’。”赵树宪小心地把绒条的一端固定在架子上,然后用刷子仔细将绒条梳理整齐。“刷与不刷的差异很大,刷过的绒毛就显得更有质感。”赵树宪解释道。
    绒条做好后,下一步就是“打尖”。赵树宪拿过剪刀,一面旋转着绒条,一面小心翼翼地把绒条的两端剪得尖细,对于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绒条,修剪程度也大有不同。“打尖的时候,绒花的成品形状就应当在脑子里浮现。根据构思成熟的造型决定将绒条剪成什么样子,这可是个考验手艺人基本功的最好方式。”赵树宪边忙活边介绍。
    绒花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现在设计师在动手之前先画出设计图,所有的花样、形状都记在艺人心中。以前的艺人们,主要是临摹师傅们的花样,但当老艺人们随着年代久远而消失,许多花样也就此失传。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了生活中美的事物,重新设计,这些过程全部依赖着手艺人的心灵手巧和精湛的基础。
    记者看到,赵树宪的工作台上零散的放着已经做好的绒花作品,只有手掌一般大小的绒花,从劈绒,到勾绒,再到修剪,需要花费将近两天的时间。而最让赵树宪骄傲的作品“龙舟”,花费了赵老师将近五个月的时间。
但遗憾的是,随着绒花的产量越来越少,制作绒花的边角料也越来越难找,为此,赵老师时常要去苏州购买蚕丝。
 
==========================
一件礼服,让绒花手艺再复兴
    绒花手艺的再度复兴,归功于曾经给范冰冰设计过的“龙袍”的设计师劳伦斯,他设计的一件礼服为这门传统的手工艺带来了新的春天。
    2012年,劳伦斯来到中国南京,为他的新作品寻找灵感。无意之中,他踏入这块小小的绒花天地,看到了古时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古老与现代的潮流汇聚,瞬间让劳伦斯迸发了新的灵感,立刻决定以此为他作品的主题,取名为中国雪绒花。
    在次年的戛纳红毯上,中国女演员姚星彤所穿的这件中国雪绒花礼服上,星星点点布满在裙子上羽毛般轻盈的绒花瓣花费了赵树宪一个月的时间。电影节结束后,绒花手艺在国内年轻的时尚爱好者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经过与劳伦斯的合作,绒花这门手艺不断地引人注目,订单在源源不断地进来。”与记者谈话间,赵树宪填写着一堆快递单,伴随着这些快递,他的绒花作品将被送往全国各地。据了解,此刻正值春节前夕,正是一年的销售高峰,有不少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爱好者,和喜欢穿中式服装的年轻人。在他的作品橱里,既有20多元一朵的白色马蹄莲,也有价格高达上千元的花瓶等大型作品。
    传统的绒花,大多都是吉祥图案,颜色也多为大红大绿的搭配。为了迎合年轻人的节奏,赵树宪的作品里,开始有了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的痕迹。
 
    ==========================
(记者手记)
有市场才有传承
    从业四十多年来,赵树宪获得的荣誉一项又一项,他是全国唯一一位集设计与制作为一体的绒花艺人,也是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传承人,在他工作室的墙上,排列着满满当当的荣誉证书。
    这位大师的小天地正在面对最严峻的一场寒冬,那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传人。他说,做绒花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想象力,而且是件十分繁杂的手工活,学艺三四年后才能做成一件像样的作品。虽然现在有不少人在业余时间跟着他学,但一听说学艺周期那么长,又很辛苦,都纷纷打了退堂鼓。即便是有心来学的,也很难保证每个人都有天赋成为制作高手。所以这么多年来,赵树宪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徒弟。
    “我年龄大了,四十多年与绒花相伴的生活,让我的眼睛渐渐老花,变得看不清楚绒条,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这门手艺无人传啊。”赵树宪的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
    关于未来,赵树宪想了很多,收徒是必经之路。只不过绒花这项技艺,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想象力,而且是件十分繁杂的手工活,制作成本又高,耗时长,收益低,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去学。就算偶尔有感兴趣的人,也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天赋,并且耐得住学艺时期的寂寞。
    幸运的是,在工作室里,还坐着一位女徒弟朱媛,年轻的她在偶然来到民俗博物馆参观,欣赏到了惊艳的绒花,从此就爱上了这门技艺。一年前,她特地拜赵树宪为师,潜心学习。朱媛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绒花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在记者采访期间,有不少团队游客不断的走进工作室参观,停留片刻后又悄悄离去,留下这老少师徒两人在继续耕耘。
 

点击量: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