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栏目面包屑:文化人才 >
栏目名称与栏目拼音与栏目链接:文化人才 与 wenhuarencai 与 https://www.njculture.nethttps://www.njculture.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26
父栏目名称与链接: 与
标题:一个布艺品牌的坚守与转型
时间:2016-10-24 17:05:04
描述:文/孙晓星引言:再次见到高勇是在甘熙故居里的工作室。跨过一道道门槛来到这不大的空间,着实被眼前琳琅五色的手工制品惊艳到。后方的工作...
来源:
缩略图地址:http://www.njculture.net/uploadfile/2016/1024/20161024050618324.png
组图列表:
内容:
 
文/孙晓星
 
引言:
再次见到高勇是在甘熙故居里的工作室。跨过一道道门槛来到这不大的空间,着实被眼前琳琅五色的手工制品惊艳到。后方的工作台上,一盏亮着的小台灯,灯下聚拢着针线、纸笔、剪刀、棉花、收纳盒、风扇等物件,铺了一桌。还有一幅未完成的绣片,牧童吹笛放羊的图案已基本成形,借着灯光泛出绣线特有的温润感。
高勇一边客气地端出小板凳,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临近春节了,这是民间手艺人每年最忙的时候,白天要顾及冬令营的教学工作,夜里还得赶制各种属相作品。对他们来说,一年之计在春节,想赚钱,就必须把握住这个热闹的好时机。
几个刚迎来寒假的学生经过,饶有兴致地问这金蝉荷包中放了什么香料,高勇说,有艾草、有中药。这场景似曾相识,忽然就想到了在创意南京·最浦口文集汇上的他,静静坐在展位上缝制,耐心回答每个关于民俗的问题,哪怕对方并没有要买的意思。
顶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秦淮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头衔,高勇依然平易谦逊。于是,隆冬的上午,两个板凳间,微漾起一个年近40的男人与传统女红的故事。
 
===========
男儿做女红,家传手艺弘扬南京
【在安徽蚌埠,高勇家的布艺是远近闻名的。外婆的龙凤香包、母亲的虎头棉靴,还有五毒肚兜、手工枕、绣花鞋等,都是人向往之的家传礼物。依循祖制,绣花手艺传女不传男,可偏偏高勇一辈皆为男儿身。出于天赋与爱好,排行老二的高勇主动沿传起母亲的手工,虽历经波折,却不曾轻言放弃,这一晃,已是17年的光景。】
 
▉发现传统手工里的商机
高勇是看着形色不一的绣针、花样长大的,外婆临灯织缝的样子他永远不会忘记,潜移默化中,高勇从小就对装饰、色彩多了一份敏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同乡人大多选择出门闯荡,而几分之差落榜高考的高勇也放弃了复读的机会,顺着打工潮来到南京。
“最初在一家外贸公司从事服装设计。每年春节过后,同事们都会带些家乡特产到单位分享,当时我自己还没什么手工作品,就把家中母亲做的荷包、绣片等拿来了。也是机缘巧合,这些小玩意被前来洽谈的外国生意人看中,他们兴致勃勃地找到我,表达了将其推向市场的愿望。”高勇说,这件事给了他很大触动。“印象中,家里手工制品都是逢年过节表心意的赠品,不曾涉及买卖,听了他们的建议,突然就察觉到,原来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件本身竟有着如此大的商品价值。”那一次,高勇按照外国人的估价,收了一半的钱,完成了手工而来的第一笔生意。
辗转多日后,高勇做了一个决定——辞职回家,潜心钻研手工。“这可谓我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那时候,他不到20岁。
 
▉坚守祖辈的文化遗产
在家跟母亲学做女红的日子里,高勇系统地接触到各种花样、鞋样、构图、绘彩,包括给母亲打下手、搜集整理民俗材料等,日复一日,耗费了很多心思,回报却少得可怜。由于年少不够耐性,高勇曾再次出走打工,可没多久便折返家中。出于对手工的念念不忘,他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这事做好。
真正让高勇决心扎根女红行当的是外婆的过世。“外婆做了一辈子手工,那或许不是一个好的时代,没有政府补助,没有非遗荣誉,她都能坚持下来。而我赶上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时候,即便不是女儿身,也有义务将祖辈的技艺延续下去,至少对得起她们曾经的守望。”高勇说,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走过最困难的时候。
渐渐地,赚钱再不是高勇做女红的主要目的,事实上,传统手工在机器流水线的压迫下也很难卖出好价钱。他向记者陈述起家中现状,“兄弟三人,只有我在从事家传手艺,哥哥弟弟一个办公司,一个做企业采购,生活条件都比我好许多。他们一度劝我转行,说有资源提携我,想想还是算了,既然已经选择沿着祖辈的道路走下去,就索性走到底吧。”
 
▉成为南京布艺非遗传人
高勇还记得,最初带着手工艺品来南京时,父亲只给了他85块钱,自此,他一步步创业,从摆地摊到做夜市、从跑教学活动到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百般滋味,冷暖自知。
对于南京这座城市,高勇很有感情,他说这里的包容性给予了他很多磨练的机会。在这里,他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他一手创立的品牌“六朝手工坊”开始有了影响力,他自己也最终成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的代表性传人。
“我始终相信,纯手工的东西有文化、有感情、有一代代的守护与传承,这是机器生产线永远替代不了的。正因如此,我才要发声,为那些还在苦守传统手工的人道不平。手艺人只有养活自己,才能养活艺术,有了生存才能谈发展,有了发展才能谈长存。从这个角度看,机器轰鸣、商品泛滥、价格低贱,这样的现状逼着手工艺人去做小生意,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情。“
 
===========
民俗文化需要更多关注与培养
【不以价格论价值,不以速度求学习,这是高勇所希望的人们对待传统手艺的态度。在跟随文化部门出席世界城市论坛、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以及走访11国的过程中,外国孩子表达出的尊重给他留下很深印象。有一个细节,当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问他:“我可以拿起这个看看吗?”简单的一句话,竟让高勇感动不已。】
 
凭借高超的针绣技艺,高勇近年来作为南京民俗文化的代表走访了德国、波兰、加拿大等11个国家,或是在当地艺术学院做教学,或是参加文化周交流活动。令他感触颇深的,是外国孩子对世界文化无差别的尊重。
“举个例子,同样是手工展,不少中国孩子就直接拿起来摆弄,看完便随手丢在一旁;而在国外,我却屡屡遇到,几个孩子好奇地打量一番,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我:‘可以拿起这个看看吗?’仅一句话就让人很感动。”高勇还提到,在教波兰凯尔采市教学时,那里的孩子做起手工来很执着,即使作品不完美,也能坚持完成,这一点很值得夏令营里某些半途而废的学生学习。
“跑了这么多国家,在他国人文环境的感染下,我更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我们所受到的礼遇与尊重,无关金钱,完全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在闪耀。一针一线,绣的是技艺、是感情,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你能从他们端详作品的眼神中读出这种震撼。”
正是看到了传统工艺的可贵,才更不能接受它的流失。高勇说到,此前在某小学问孩子可知端午的风俗,竟无人发言,当时就感到了一丝悲凉。而就手工来讲,我们的孩子也大多停留在兴趣爱好,年少时或许能在零星的夏令营中学到皮毛,一碰上应试教育便立马消磨殆尽了。“都说老祖宗的东西要好好守护,可孩子接触不到,未来由谁守护,希望何在?”话至于此,高勇倍感焦心。
 
--------
呼吁第三方平台做营销
【2013年,高勇创办布艺品牌“六朝手工坊”,旗下三大品类:民俗装饰、童趣物品与箱包挂件,其中,虎头帽、虎头鞋等最富民俗特色,而第三类产品如毛衣链、手机挂件、书签、ipad套等都是后来自己琢磨出的,既实用又好看。除了甘熙故居里的实体店,六朝工艺坊还将销售搬上了微店,微信生意络绎不绝,至于未设淘宝店铺,高勇坦言,因为精力不够。】
 
自制产品、自创品牌、自负盈亏,虽然六朝手工坊的生意上了轨道,但高勇并不认为这是传统手艺最好的运营方式。
“或许我设想的有些理想化了。”他觉得,手艺人应当与市场“脱节”一点,这并非指手艺人要养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而是希望能有一个纯粹的环境让他们去做最擅长的事,不要在赶工之余还总顾念着产品怎样包装、去哪宣传、销售如何等一系列后续问题。高勇说,这些年为了品牌经营,他各地跑活动、各校做演讲、各方对接资源,分散了许多本应投在创作上的精力。“位于甘熙故居的工作室是免租金的,若是仅靠这里的销售很难维持生计。平日里参与商业活动有些不得已,除了赚点钱外,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让更多人注意到民俗艺术。”
高勇建议,如果能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第三方平台介入,帮助他们做营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况会好很多。“但愿有一天,我能在早起时,想到的是作品还有哪些完善之处,而不是要到哪里参加繁琐的商业活动。”
 
=========

来听听绣片中温暖的故事
 
【政府应该把民间手工导向何方?设立名目颁发证书,逢年过节做做宣传,显然不够。传统民俗应该浸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一个标榜文明的口号。高勇一再强调,要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作品,了解民俗的现状,而后,才能谈支持。“我无意自夸,也绝不乞怜,只是呼唤志同道合的人静下心来听我说说这绣片中温暖的故事。”】
 
在高勇看来,传统手艺人既不能孤芳自赏,也无需自怨自艾。与其责怪市场挤压了生存空间,不如学会自我更新、与时俱进。“如果说曾经我们的作品是叫好不叫卖,那么如今我们正在做出改变,精进原有工艺,并一定程度地迎合市场,让更多人看到作品,喜欢且消费作品,让民间手工叫好又叫卖。”
2015年1月,高勇抱着学习的初衷参加了创意南京JUST ME?最浦口文集汇,无论是世界上最小的手织鞋“臂鞋(辟邪)”,还是取名“同心鞋(协)力”的靴形挂件,都赢得一片惊奇,他的力作《骏马迎青奥》也斩获文创作品优秀奖。
采访最后,高勇给记者讲了两段见闻。一是在日本名古屋从事编织工艺的朋友获得了当地政府奖励的生活卡,凭此搭乘新干线、参观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二是在德国波兹坦的友谊桥公园,高勇与当地艺术家一同展示作品,“他们的工艺比不上我们,但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远远超出我们,他们因手工感到快乐,而我们不免要背负销售压力。”
记者问道:“您还会让自己的孩子涉足女红吗?”高勇没说话,苦涩地笑笑。
 
------
(延伸阅读)
趣说布艺
布艺属于民间女红的一种,民间手工布艺多见于儿童幼年时期的穿戴,人们会选择较为鲜艳的布料制作出寓意吉祥、辟邪、美观、实用的服装、鞋帽、饰物和生活用品。2010年8月,布艺被列入南京市白下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虎头系列
民间传说“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高勇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款亲手缝制的虎头帽,外形明艳如生,内里纯棉的厚实感,让人想起老家的质朴与温暖。
 
同心靴
一双鞋头相向的手工靴组成爱心状,取名“同心鞋(协)力”。布料上采用仿古五锦锻,精巧又不失贵气,有成双成对、步步高升之意。
 
世界上最小的鞋
一条红色手绳,精巧地串起一双仅1厘米大小的线鞋,取名“臂鞋(辟邪)”,又有“和谐步步高”的含义。
 

点击量:
底部